说到中国古代的兵书,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春秋战国时期两位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和孙膑。相传他们各自编著了一部杰出的军事著作,一部是《孙子兵法》,一部叫《孙膑兵法》。遗憾的是,只有少数古籍著录了《孙膑兵法》的书名,后人却从来没有发现过书籍,流传下来的只有一部《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第一部伟大的军事著作,被人赞誉为“兵学圣典”。就是这部兵书,有关它的作者和出书年代也是众说纷纭。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就是中国古籍对孙武和孙膑的记载非常简单,只有寥寥数语,而且古人习惯把孙武和孙膑都尊称为“孙子”,这就不能不让后人产生各种疑惑。 到了宋代,人们对孙氏兵法提出了种种猜想。有人说,历史上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孙子这个人。如果真的有孙武这个人,那为什么在专门记述春秋历史的《左传》中,不见有关他的记载呢?由此可见,《孙子兵法》的作者不是孙武,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无名氏所作。有人认为,孙武和孙膑可能就是一个人,《孙子兵法》就是《孙膑兵法》。所以,就只流传下来一部《孙子兵法》。 但有很多人不同意这些说法,拿出《史记》作为证据,因为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孙武、孙膑都有记载。《史记》说,孙武是齐国人,他把兵书十三篇献给吴王阖庐。吴王阖庐仔细研究了《孙子兵法》,知道孙武擅长用兵,就聘请他为大将。 关于孙膑,《史记》说,孙武死后百余年,又有了孙膑。 齐国大将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孙膑问兵法,然后拜他为军师。尽管司马迁说得很清楚,历史上存在过孙武、孙膑两个人。但是,由于缺少确凿的证据,人们还无法证实《史记》中的有关记载。 那么,春秋战国时期到底有几位孙子?《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同一部兵书吗?由于缺少重大发现,一千多年来这些谜团一直在困扰着人们。人们盼望着有一天能够破解这些秘密。 在临沂古城城南有两座低矮的小山,两山相距很近,景致却截然不同,每到夏季,一座山上开满了金雀花,另一座山上开满银雀花,人们叫它们“金雀山”和“银雀山”。让人们想不到的是,银雀山上竟掩藏着一个令世界震惊的秘密。 1972年4月,临沂县卫生局进行基本建设,在银雀山上发现了古墓,经过勘查证实,这里是一处规模很大的汉代墓葬群。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其中的两座墓葬,并且把它们编为“一号汉墓”和“二号汉墓”。 汉墓里发现了不少陪葬物,有陶器、铜器、漆木器等等,让考古工作者兴奋不已的是,在陶器和漆木器中间,还夹杂着大量竹简。由于长年埋在地下,被雨水浸泡,受到器物挤压,编缀竹简的绳子早已腐朽,竹简散乱,有些已经扭曲变形,颜色也变成深褐色,庆幸的是,上面的字迹大部分还能辨认。经过认真清理,一号墓出土的竹简多达4942枚 ,二号墓也出土了32枚竹简。一次出土如此众多的竹简,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大考古成果,被列为新中国成立30周年10大考古发现之一和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银雀山汉代竹简出土后,立即受到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对竹简进行研究。山东博物馆专家吴九龙、中山大学商承作教授、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史树青等知名专家都参与了竹简的考释工作。 1号墓出土的竹简分长短两种。长竹简长27.5厘米,宽0.5厘米;短竹简长18厘米,宽0.5厘米。每片竹简上书写了20—40个字。对竹简的研究越深入,专家越难以抑制喜悦的心情,这些竹简内容丰富,绝大部分是古代兵书,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等20余篇著作,其中不少是佚书或是首次被发现的古代书籍,最珍贵的当属《孙子兵法》的佚篇和失传1700多年的《孙膑兵法》。 银雀山汉代竹简的出土,如云开雾散,破解了千年的历史谜团。那么,汉代竹简《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发现都揭示了哪些秘密呢?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同时出土,证实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关孙武、孙膑的记载是完全正确的,证明历史上的确存在过孙武、孙膑两个人,他们各有兵书传世。说明《孙子兵法》、《孙膑兵法》至少在西汉早期就已经成为独立成篇的军事著作。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版本,说明古代的《孙子兵法》是13篇,而不像有些古籍记载的那样共有82篇。 由于《孙膑兵法》早已失传,人们只知书名,却不知晓具体内容,《孙膑兵法》竹简的发现,让《孙膑兵法》内容大白于天下。那么,《孙膑兵法》都包括哪些内容呢? 出土的《孙膑兵法》竹简共有222枚, 内容包括擒庞涓、见威王、陈忌问垒、篡卒、月战等16篇,共计6000多字。纵观全书,《孙膑兵法》继承和发扬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创造了围魏救赵、减灶迷敌、佯败诱敌、运动伏击等灵活多变、以少胜多的作战艺术,堪称中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军事著作。 《孙膑兵法》第一篇“擒庞涓”讲的就是围魏救赵的故事。公元前345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率领大军攻打赵国,魏国的军队很快就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岌岌可危。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兵解救赵国。魏国的精兵强将都去攻打赵国了,都城大粱防备空虚,孙膑率兵直捣魏国的都城,魏惠王急忙命令大将庞涓回师自救,孙膑在桂陵设下埋伏,以逸待劳,大破魏军,还俘获了魏国大将庞涓。这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 减灶迷敌也是孙膑用兵如神的生动体现。公元前342年,桂陵之战中被俘,后来又被释放的魏国大将庞涓,率兵10万进攻齐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孙膑想出了减灶诱敌的方法。退兵的第一天,齐军造了10万人做饭用的灶台,第二天减少到5万,第三天减少到三万,庞涓被假象所迷惑, 率兵穷追不舍, 进入了孙膑布置好的包围圈。残阳如血,斜照着马陵道,一场惊心动魄的歼灭战在这里打响了。魏国大将庞涓战死,齐军大获全胜,充分展现出孙膑的军事才干。这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 孙子的军事思想在中国得到发扬光大。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优秀的军事家,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诸葛亮灵活运用孙子兵法,指挥了著名的赤壁之战。他利用曹操远师劳顿又急于求功的弱点,联合东吴,用诱敌深入、运动伏击等灵活多变的战术,以3万之众大败曹操80万大军,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绩 那么,《孙膑兵法》这样一部重要的军事巨著,是在什么地方、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呢? 话说,孙膑帮助齐威王打了许多胜仗,使齐国逐渐强大起来。后来,由于将相不和,齐国出现了争权夺利的混乱局面,孙膑感到凭借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这种状况,他思索再三,谢绝了齐威王的封赏,就在今天的山东莒(读举)南县一带隐居下来,潜心研究兵法,编写出了这部著名的《孙膑兵法》。庆幸的是,在《孙子兵法》失传1700多年后,我们终于见到了它! 研究人员,还从出土器物的形制、纹饰、风格上断定,这是一座西汉早期的墓葬,兵书的抄写年代大约在秦代到西汉文帝、景帝时期,墓主人可能是一位关心兵法的人或是从事与军事有关的文职人员。 研究人员还发现,墓中出土了大量兵书, 却没有一本儒家经典,这是为什么呢?专家推测,墓葬的时间离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间有30多年时间,这说明有关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记载可能是真实的。 孙氏兵法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的诞生,在世界军事史上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被后人推崇为“兵学圣典”,也为世界关注。保护好银雀山汉代竹简,让它们永久保存下去,是一项光荣的使命。 1989年,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著名设计师张汀为博物馆设计了“雀”鸟图案的馆徽。山东临沂古代属于东夷族,东夷族以鸟为图腾,而竹简的发现地点又恰恰在银雀山上,“雀”鸟图案的馆徽寓意形象深刻。 1992年7月29日,江泽民总书记到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视察,仔细观看了出土的竹简,称赞这些竹简是当之无愧的国宝,并且为博物馆题写了馆名。 银雀山汉代竹简出土后,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巨大的轰动。直到今天,《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依然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对现代军事理论依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研究工作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1992年4月第三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在山东省临沂市召开,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纪念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20周年”和“《孙子兵法》的时代意义”主题,展开了探讨和交流,一大批研究著作相继问世。人们从《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中摄取营养,不但把孙武、孙膑的哲学思想用于军事,还广泛运用于经营管理、商业贸易、外交活动等,使《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大放异彩。 银雀山竹简还再现了汉代的书法艺术,《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的书法属于秦隶书向汉隶书过渡阶段的书法,是汉字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书法流畅飘逸,潇洒自然,具有古朴的自然美,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最珍贵原始资料。 今年是银雀山《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出土37周年。《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不仅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归档 名称:《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 年代: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数量:《孙子兵法》233枚 《孙膑兵法》222枚 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现存于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