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县及其以下组织也要分别向其上级上计。其内容肯定与郡向中央上计内容大同小异,因为每一级上计的数据都是依据其下一级上报的内容,其性质和目的也在于监管下级的财政情况。边防屯戍组织也是一样,下简也可见证: 元年岁计毋余钱。(274·22) □三月课与计偕□。(542·2A) □上计卒史郝卿□卿千人令史。(503·12) 命者县别课与计偕,谨移应书一编敢言之。(47·6A) 耕庭候长仁持计一人诣官,七月辛酉蚤食入。(113·27) 以上诸简中有“岁计”、“计偕”、“持计”等上计制度中的专用术语充分说明,屯戍组织中上计制度的方法、程式和文献中记载的郡县组织上计情况基本一致。 从文献记载中发现,对上计情况不实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如《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上记载: 众利侯郝贤……元守二年,坐为上谷太守入戍卒财物,上计谩,免。师古(注)曰:“上财物之计簿而欺谩不实。” 尽管处分十分严重,可是问题还是不断地发生。如宣帝黄龙元年(前40年),发现上计不实,皇帝发怒,下令斥责,诏书曰: 方今天下少事,徭役省减,兵革不动,而民多贫,盗贼不止,其咎安在?上计簿,具文而已,(师古曰:“虽有其文,而实不副也。”)务为欺谩,以避其课。[7](卷8《宣帝纪》) 看来,对上计虚假的事,皇帝是深恶痛绝的,下诏书予以谴责制止。可见,对上计的真实程度,中央十分关注,管理异常严格。应该说上计制度的严格实施,对中央掌握和管理全国财经情况起到了重大作用。 (三)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会计簿籍管理体系 早在西周时期,会计簿籍就已经初见端倪。《国语·周语》中记载:“月会旬修,日完不忘。”韦昭注曰:“月会,计一月之经用;旬修,十日中所成为者;日完,一日之所为。”《周礼·春官·巾车》云:“凡车之出入,岁终则会之。”《司戈盾》职又云:“掌戈盾之物而颁之。”《司弓矢》职又云:“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与其出入。”说明将兵器分门别类由专人登记注册管理,在当时已经成为制度。但当时的后勤保障主要是武器,因而,未形成其他的簿籍系统。 秦汉时期,就不同了,从甘肃出土的居延汉简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会计簿籍依据管理对象的不同分钱、粮、物进行分类核算。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会计簿籍管理体系。现分述如下: 钱出入簿: □钱出入簿□。(214·40) 阳朔元年十一月甲辰朔戊午,第廿三候长赦之敢言之,谨移钱出入簿一编敢言之。(28·4) 元寿六月受库钱财物出入簿。(286·28) □戍卒籍所受钱财物出入薄。(E.P.T50:35) 右张忠钱财物直钱出入簿。(E.P.T51:88) 财物簿: 甲渠候官绥和元年八月财物簿(E.P.T50:28) 始建国天凤一年六月以来所受枲蒲及适椠诸物出入簿。(E.P.T59:229) 谷出入簿: 甲渠候官甘露五年二月谷出入簿。(82·6) 吞远仓建昭三年二月当食案□谷出入簿。(136·48) 甲渠候官五凤二年谷二月出入簿。(E.P.T52:473) 甲渠候官神爵三年九月谷出入簿。(E.P.T52:203) 甲渠候官初元二年六月谷出入簿。(E.P.T53:222) 建武四年十一月戊寅朔乙酉,甲渠鄣守候博敢言之,谨移十月尽十二月谷出入簿一编敢言之。(E.P.F22:453) 吏受俸名籍: 第四部居摄元年十二月尽二年正月吏受奉名籍。(154·34) □年闰月吏受奉名籍。(254·4) □受奉名籍一编敢言之。(E.P.T40:137) 居摄二年二月甲寅朔辛酉,甲渠鄣候放敢言之,谨移正月尽三月吏奉赋名籍一编敢言之(E.P.T8:1) □绥和二年十一月乙未朔辛亥,第廿三候□; □受禄钱名籍一编敢言之。(E.P.F25:14) 吏卒廪名籍: 万岁部建平五年五月吏卒廪名籍。(55·24,137·20) 建□□年十二月吏卒廪名籍。(203.25) 甲渠候官永光五年正月廪吏卒名籍。(E.P.T52:262) 建平元年二□廪三月食名□。(E.P.T8:3) 建平三年二月壬子朔辛已第十五燧长□; □廪三月食名籍一编敢言之。(E.P.T65:123) 家属廪名籍: □戍卒家属在署廪名籍月小□。(191·10) □元寿二年十一月卒家属廪名籍。(276·4A)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