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春秋战国 >

侯马盟书:分晋图谋随它大白于天下(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经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侯马盟书里写了什么——
    盟书是赵鞅与众多本族与异姓举行盟誓的确凿实物证据
    我省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和书法家张颔先生考证研究,侯马盟书的主盟人是春秋末期晋国政坛的重要人物赵鞅,即赵孟、赵简子。
    春秋末期,各国卿大夫争权斗争激烈,晋国尤为典型。侯马盟书反映的历史事件,就是赵鞅参与晋国内部由六卿内争至四卿并立的一场激烈政治斗争,正是这场政治斗争,拉开了作为标志战国时代开端的“三家分晋”这一重大事件的序幕。
    从盟书内容反映出,盟誓成为赵鞅壮大赵氏频繁使用的必要手段,从而使赵氏最终成为春秋末晋国实力最强的政治势力。在联络团结各种力量为己所用的过程中,赵鞅不断与同情者举行盟誓。所谓“侯马盟书”就是赵鞅主盟,与众多本族与异姓举行盟誓的确凿实物证据。
    “侯马盟书”为今人展示出晋国末期上层政要的争权夺利。赵鞅作为晋国的新兴势力代表之一,为赵氏崛起,扩张宗族势力、维护和巩固自身权势,可谓费尽心机,竭尽全力。他广事结纳,联络本宗,招降纳叛。为凝聚内部形成合力,他召集同宗与投靠他的异姓,反复“寻盟”(多次举盟),以聚拢人心。
    在暴力高压下,参盟者一个个胆战心惊,向神明起誓,以包括本人在内的身家性命为担保,对赵鞅表示忠心;倘有违反盟誓者,就要全族诛灭。盟誓中还诅咒敌方使之受祸害,以求精神上的强势。盟书誓约中赵鞅强调同盟者不准私自纳室,如其知道他的宗族兄弟有纳室行为,不加拘捕或不上缴其室,就要受神明诛灭的制裁,这鲜明地表现出赵鞅在政争中维护本族经济利益,贪婪占有、搜刮民众财富的胃口之大。
    盟书与历史——
    "寻盟"反映出春秋末期整个社会礼崩乐坏、诚信缺失
    事实上,不管赵鞅及其同党如何反复举盟,信誓旦旦,但利益的血腥争夺是统治阶级的本性使然,一到面临利害权衡时,他们从私利出发就会背信弃义,反目成仇。赵氏等四卿消灭范氏、中行氏二家后,四卿内部再起纷争,拼杀的你死我活,不可开交,就是显例。
    在春秋末,整个社会礼崩乐坏,动荡不安,诚信缺失。正是由于道德沦丧,出现了大量背信弃义的言行,才需要盟誓之类来约束结盟之人,以凝聚人心,巩固内部。这就不难理解侯马盟书何以出土有5000件之多,据统计参盟人有152人之众这样大的规模,且有许多“寻盟”(反复举盟)的现象。很明显,这种道德观念上的沦落裂变,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反映。大量侯马盟书就是这一时代剧烈变革的确凿实证材料。
    从盟书中反映参盟人表白诚信要请已故先君及神明鉴察,说明其时尚存有远古遗留的普遍性的鬼神观念占据人们的头脑。不过在赵鞅的时代,鬼神观念只是一种敬畏的心理因素,是软约束。盟书中强调参盟人要以身家性命担保,才是最强有力的保证,是硬约束。
    从侯马盟书现有材料分析,其中宗盟类的有514件、委质类的75件,纳金类58件,诅咒类仅4件、卜筋类3件,鲜明地,人事方面的内容大大超过诅咒、卜篮这类与超现实鬼神观念有关的东西,可见,“轻神重人”已成为参盟人的主体意识,这反映了社会意识随着经济、政治发展有了相应的进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