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秦朝 >

小篆引发的战争:秦始皇文化大一统中血淋淋代价(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华网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他很快阅读完了一遍。奏折本身没什么特别的,郢城当地官员报告说楚将项燕有几个遗族逃脱监视跑掉了。“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几个遗老遗少而已。”李斯暗想,确信令始皇陛下大动肝火的是另外一个原因。 
    嬴政又丢过来另外一份奏折。这次是来自于泗水,那里人喜欢把“鼎”、“鼐”和“鼑”写成一个字,还在每个字周围添加许多不必要修饰笔划的,让那些字看起来如同一只只蜷成一团的刺猬。
    奏折的内容仍旧无关紧要。无非是一个叫沛县的小地方搞拆迁,一个刘氏的当地豪族对赔偿不满意。郡府允诺会让该家族的子弟在当地担任公职,纠纷已经被顺利解决。 
    “也不是这个原因。”李斯摇摇头。
    嬴政连续丢过来六份奏折,分别来自于六个被征服的地区。李斯甚至不需要仔细阅读,单从字形上就能分辨出它们的出处。
    “朕已经受够了。”嬴政平静而怨毒地说,每次他流露出这种表情,都意味着人头落地。
    “朕每天要阅读三百六十份奏折,结果大部分时辰都花在辨别这些该死的文字上面。楚地、齐地、燕地、魏地、赵地,韩地,每个地方的字都复杂的象是一坨屎;你看看,齐国人喜欢在文字边缘加各种花纹,来表达不同敬语的区别;赵国人都是偏执狂,他们希望每个字都有至少两个以上部首和一个偏旁;韩地更过分,他们甚至通过笔画增减来表达时态变化。朕是天子,不是他吗的书吏!朕不想花宝贵的时间来一一分这些鬼东西!”
    李斯松了一口气,至少他不用心惊胆战地猜测这位皇帝暴怒的原因了。始皇帝的愤怒可以理解,在七国统一之前,每一国的文字都有着显著的不同,尽管这些方块字源自于同一系统,但长久的分裂状态让它们呈现出繁复的多样化。据统计,平均每一个字有至少三十种不同的写法,即使是最广博的学者也无法认全。如果说这些字有什么相同之处的话,那就是它们都继承了周代金文的特点,充满了细节和精雕细琢,繁复无比,刻一个字与画一幅素描所耗费的时间差不多相当--这还是在刻刀使用熟练的情况下。 
    对于一个大一统王朝,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恼火的了。
    甚至始皇帝在奏折上批下“知道了”三个字,都要埋头刻上好久。他略带委屈地把右手伸过去给李斯看,上面有几道浅浅的刀痕,这是刻字时留下来的。 
    李斯思索了一下,谨慎地建议道:“微臣可以安排一批书吏,专门把这些奏折翻译成秦篆,再呈给陛下。”
    “那可不行。”嬴政断然否决,“那太浪费时间。帝国的行政效率已经够慢了,我不想因为这些玩意儿再耽误时间。你知道重新刻一卷竹简需要多少时间吗?以往那种慢吞吞的贵族式统治已经不合时宜,现在是效率的时代。”
    最后一句话是著名的管理大师卫鞅说的。尽管他本人早已经被处死,但并不妨碍他的管理学理论在秦国流行。
    “那陛下的意思是……”
    “应该是他们来迁就朕,而不是朕去迁就他们。”始皇帝露出威严的神情,他对天子的权威看得比自己的眼睛还重要。“陛下是打算在六国都推行秦篆么?”李斯试探性地猜测。 
    “不仅仅是如此!”嬴政冷笑,“我还要删减一半的文字笔画,让它们看起来更容易辨认和书写。我已经受够了那些陈腐的’优雅’文字,我要这秦帝国的文字,就象’皇帝’这个头衔一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全新面貌。”
    “您的意思是?”
    “天无二日,地无二君,字无二形。是时候收拾一下了。” 
    李斯的嘴张合了两次,什么也没说,心中却开始掀起波澜。这件事他早有预感,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这件事你去抓一下,要尽快办。”
    “可是,不跟朝廷百官商议一下吗?”
    “你办事,我放心。”嬴政挥了挥手,表示这次谈话结束了。
    李斯走出宫殿,步履有些滞重,心里有些沉甸甸。他知道这一次的变动,将会在全国引起多么大的震撼;同时他也明白让皇帝收回自己的决定是多么不可能。
    其实私下里,李斯还是很赞同始皇帝的这个想法。往竹简上刻文字实在是件既痛苦,又浪费时间的事情。相比起其他几国来说,秦篆已经很简单了,可当初他写《谏逐客书》时还是足足花了两天。他的一位同学韩非在写《说难》的时候甚至累到得了腱鞘炎,手腕几乎残废了--没办法,他写的是韩文,那是一种掺杂了象形文字和时态变化的可怕变种,效率低的可怕。六国中韩国第一个被灭掉,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为天下的长治久安,是该简化一下了。李斯捋了捋胡须。
    但事情从来都不会象想象中那么容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