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楚庄王军事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从史料中所记述的楚庄王的军事、政治实践和言论来看,他的军事战略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理论宝库,为《孙子兵法》和古代军事谋略以及战役、战术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主要内容和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德服人,“止戈为武”。讲究武德、以德服人、安国利民,在楚庄王的军事战略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楚军取得邲之战胜利后,大将潘党建议庄王将晋军尸体集中掩埋、筑为高丘并树立标志,以向世人和后人显示楚军之武功战绩。“丙辰,楚重至于邲,遂次于衡雍。潘党曰:‘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庄王批评潘党不懂“武功”的真正意义,并从“止戈为武”的字义讲到了使用武力的本质要求:“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观兵以威诸侯,兵不戢矣;暴而不戢,安能保大?犹有晋在,焉得定功?所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无德而强争诸侯,何以和众?利人之几,而安人之乱,以为己荣,何以丰财?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其为先君宫,告成事而己,武非吾功也。”[18]应该说,楚庄王对战争的这一认识是值得肯定的,他最早提出了“以战止战”、讲究武德、禁暴安民、保障经济发展和人民富裕的战争道德理念,对中国古代传统军事思想的形成产生过重大影响。在他之后的《孙子兵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思想的痕迹。如“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言,此谋攻之法也。”[19]这些军事理论的形成,很显然是对春秋时期战争实践的经验总结。 应当说,在诸侯纷争的春秋时代,楚庄王提出“禁暴、戢兵、安民、和众、丰财”的军事观,是难能可贵的,也符合当时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可以说,终庄王一生,始终把讲究“武德”作为军事行动的基本出发点,直到临终前,他还遗嘱太子及大臣“无德以及远方,莫如惠恤其民,而善用之。” [20]这种“以德服人”、“止戈为武”的军事战略思想,至今仍有借鉴和启示的意义。 2.言信行果,广结联盟。楚庄王极为重视使战争服从于政治、局部服从于整体,把言信行果、广结联盟作为军事战略的基本原则,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轻率采取军事行动。他在与晋的争霸战争中着眼长远战略目标,极力避免两面作战,伐交伐谋,尽量与齐、秦等大国保持友好同盟关系,达到从整体上牵制和孤立晋国的目的,而把作战目标集中在依附于晋的郑、陈、宋等中原诸国,兵威、礼义和外交攻势多管齐下,从而逐步取得了对晋争霸的战略优势地位。其中特别是“复陈”、“存郑”、“和宋”等决策,广受称赞,影响深远,充分体现了楚庄王言信行果、广结联盟,着力打持久战的军事战略思想。(1)复陈。公元前598年(宣公十一年),楚庄王为了加强对中原的控制,借平息陈国夏征舒之乱而出兵伐陈。“已诛征舒,因县陈而有之,群臣毕贺。申叔时使于齐来还,独不贺。庄王问其故,对曰:‘鄙语有之,牵牛径人田,田主夺之牛。径则有罪矣,夺之牛,不亦甚乎?今王以征舒为贼弑君,故征兵诸侯,以义伐之,已而取之,以利其地,则后何以令于天下!是以不贺。’庄王曰:‘善’,乃迎陈灵公太子午于晋而立之,复君陈如故。”[21]庄王的这一决策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评价。“孔子读史记至楚复陈,曰:‘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22]楚庄王死后40年孔子才出生,假设孔子50岁时说这话,则已近百年了,可见庄王此举影响之深远。同时,从这段引文中可知,在出兵伐陈之前,庄王曾派申叔时使于齐,其任务大体上不外乎与齐联盟通好,避免因攻陈而引起齐的干涉。(2)存郑。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伐郑,围其都城三月之久。城破之日,“郑伯肉袒牵羊以逆”,表示愿真心归降,唯楚命是听,庄王接受郑君的投降,亲自指挥楚军撤出城外三十里与郑结盟。但楚军将士非常不情愿,楚群臣曰:“自郢至此,士大夫亦久劳矣。今得国舍之,何如?”[23]楚庄王从对晋争霸的战略全局考虑,作出了“存郑”的重大决策,认为“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可几乎!”[24]这一决策在随之而来的邲之战中显示了积极作用,使郑国的天平倒向了楚的一边,并助楚取胜,“郑反助楚,大败晋军于河上。”[25]清代史学家马骕曾评价说:“邲战,楚庄所由霸也。客主相持,成败相形,节次详明,了如指掌。庄王服郑而不有,胜敌而不居,具见英主伟略,而左氏善于形容。”[26](3)和宋。公元前596年,为了打击附晋的宋国,且报宋诛杀楚赴齐使臣之仇,楚庄王出兵围宋。“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围宋。”[27]楚军围宋都城八个多月,宋人顽强坚守,城内已到了“易子而食、析骸以爨”的困境。久攻不下,庄王采纳“筑室、反耕”策略,动摇了宋人的坚守意志。宋派华元夜入楚师,找到楚将子反,提出楚军退兵三十里,使宋保全不订立“城下之盟”的面子,宋即唯命是听。得到庄王同意后,于是楚宋协议结盟,宋服于楚,并以华元为人质。“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28]双方均表示以诚信相待。据军事史家研究,这次围宋迫降之战,是春秋时代围城得胜的少数战例之一,古代攻城技术缺乏,强攻破城不仅伤亡大,而且极难成功,故围城迫降是常用战法。[29]但围城打的是持久战和消耗战,必须解决后勤保障和兵员补充以及防御外来援兵问题。庄王采取“筑室、反耕”策略,并且此战是因宋杀楚赴齐使者为由而起,齐国自然站到楚的一边。晋不出兵救援,宋内外交困,只好投降归服。这次伐宋之战,是楚国军事和外交的双重胜利,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伐郑、围宋都是长达数月的重大战役,说明楚庄王善于打持久战,并能够将兵威和伐交以及礼义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壮大同盟力量,使远近归服。这些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理论宝库。甚至目前美国针对伊拉克的一系列军事和外交行动,也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楚庄王的策略,如设置禁飞区、孤立伊拉克、组织多国部队、实行经济制裁等等,有所区别的只是时代不同、内容不同,在方法和谋略上确有某些相似之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