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组织 > 孔庙文庙 >

孔庙建筑的产生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公元前479年,哀公姬统治鲁国已经16年了。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大变革的年代。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制已经开始产生。因长期战乱,诸侯各国互相并吞,到春秋晚期,仅余强大的诸侯国十国,在诸侯国纷争的同时,作为小国的鲁国在备受大国威胁的时候,力图寻找一个能够使国家稳定的良方。这一年,鲁国周边无战事,唯有居于长江中游一带的楚国发生了白公胜的叛乱。这在战乱频繁的春秋时代的确也算不了什么大事四月十一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在鲁城去世,享年73岁。他的弟子把这位老人安葬在鲁城北泗上。《左转》哀公十六年写道:“公诔之曰:旻天不吊,不慭遣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从这简短的悼词中可以想像鲁哀公是多么的悲伤。因为正力图变革的鲁国,失去了一位以开创儒家学派为已任,提倡以礼治国,要求人人遵守仁义道德的卫道士,对于鲁国君主来说,应该算重大损失。在等级制森严的封建社会,作为平民去世,不会为统治者所关注,但鲁哀公出于政治的需要,亲自为其写了悼念之词,尤其是不顾当时所推崇的周礼所规定的不得为平民立庙的限制,为孔子立端祭祀。
    据记载,公元前478年,也就是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在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将孔子“故堂所居”,作为“寿堂”,“立庙旧宅,置卒守,岁时奉祀”。从此,“后世因庙”。在一些文献中也有这样的记述:“鲁哀公十七年,立庙于旧宅,守陵庙百户,即阙里先圣之故宅,而先圣立庙,自此始也。”在庙中,收集和保存了孔子所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等物品,同时奉祀着孔子及母亲颜征在、妻子亓官氏的神位。当时的“庙屋三间”,也就是不足100平方米的门厅建筑,这个纪念性的祭祀场所是中国最早的孔子庙。建庙之风,在当时的鲁国是比较盛行的,但这类“庙”,是贵族所享有。据记载,鲁国当时已经有东西二宫,鲁国的宗庙则称其前堂为大庙,中央有重檐的大室屋,后面一般有配套建筑。鲁庄公“丹垣宫之楹而科其桷”,“子太叔之庙在道南,其寝在道北”。鲁国周边各诸侯国也是竞相攀比,晋平公、齐景公皆营建渐侈,虽远在南服之吴王夫差,亦“次有台榭陂池焉”。尽管建庙之风甚浓,但封建等级制也是非常严格。据记载,卿大夫住宅“唯里人命次”,规格尤严。故鲁文公欲驰孟文子及却敬子之宅,皆以违礼不敢闻命。赵文子“斫其椽而砻之”,张老见而责其“贵而忘义,富而忘礼”,,而惧其“不免”。可见,春秋时期,礼仪、礼制是十分严格的,建庙的礼制也是不能随意更改的。
    应该说,在孔子故宅设庙祭祀,已经严重违反了周礼所制定的规矩: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平民百姓不得立庙。这里的“七庙”、“五庙”、“三庙”、“一庙”是表明庙的规格,也就是说是今天古建筑中常见的主殿明间、次间之总数为“七间”、“五间”、“三间”、“一间”。七间(后来有九间的)一般为帝王所配享,一间则为小庙。学术界根据《礼义》所记载的礼节,研究春秋时期士大夫的住宅,已大体判明住宅前面有门,门是面阔三间的建筑。其三间,中间是明间为门,左右为次间为塾。门内有院,再次为堂。堂后有寝室。这里所指的孔子故宅院落的门厅,这也许有其特殊原因。孔子虽然曾经做过鲁国的大司寇,是诸侯的三卿之一,地位相当于周天子的大夫,但后来还是被免职。死时为一介平民。其故宅三间,也许是原大夫地位衰减为平民的在住宅形式上的体现。这正符合了当时的严格的封建等级“三间”,一方面考虑了孔子曾经做过鲁国的大司寇官职,维护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礼制;另一方面又是运用孔子自身的故居三间,设堂祭祀,并没有运用国家资产新建庙堂,道理上也说得过去。这在当时并未引起诸侯、士大夫的关注。由于仅仅只有如此规格,孔子之死列国诸侯也并不在意,,庙屋三间陈设如此简陋,与当时的诸侯大夫门的庙堂豪华比较,又显得如此寒酸,因此,也不会引发他们的不满。但事实了,陬邑的三间祭孔庙屋,确开创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为平民立庙的先河。陬邑的三间祭孔庙屋,由此作为祭祀性建筑,朝拜者与日俱增。出于种种目的,出于各种心态,孔子庙屋一致被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境界,直至与皇家宫殿媲美。孔子的形象也因此作为中国古代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人物因庙而被流传下来,以至于出现了目前国内外文庙的多种孔子像版本。除去传为唐代吴道子所作的孔子像,明代画家戴进等作的孔子画像,明代流行的佚名的《燕居图》孔子像外,目前发现的属于古代的流传下来的孔子像还有——浙江衢州孔氏家庙的孔子楷木像,这是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孔子第四十八世孙袭封衍圣公的孔端友所携孔子夫妇楷木雕像随宋高宗南渡赐家于衢州,其孔子楷木像随家庙被流传下来。日本东京汤岛圣堂供奉的孔子铜像据汤岛圣堂资料介绍说是流亡日本的明朝学者朱舜水带去的,它说明了中国明代孔子造像的式样。大型古代孔子造像应首推云南省大姚县石羊文庙孔子铜像,该像铸造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80年),至今依然保存较好。铜像高2.3米,净重2000多公斤,头戴琉璃玉冠,手执象牙朝笏,呈写实风格,是石羊盐课提举孔子六十四代孙孔尚琨历时9年铸成,其铸工精妙均属当今绝无仅有的。其造像的基本式样,表明了清朝流传的孔子像版本。
    最早的孔庙建筑——陬邑的三间祭孔庙屋,当时的情况现已经无法考证。经过2000多年历史演变,现已经成为今天的山东曲阜孔庙作为中国的最杰出的古建筑群,1994年12月,孔庙、孔府、孔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在评价文本中写道:孔庙位于曲阜市南门内,是奉祀孔子的庙宇。据称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最初仅庙屋三间,后来经过历代的不断兴建,发展成为拥有各种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占地面积约9.5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范。《版权属于中国国学网,若要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