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孔庙在海外的发展是随着儒学向海外的传播同步进行的。孔子思想大约是在公元前一世纪传播到朝鲜半岛。据记载,汉元封三年(前108年),汉朝灭了卫氏朝鲜,在其北部设立了乐浪、临屯、玄菟、真番等四郡。汉人到朝鲜带去了汉文化,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孔子思想可能因此而传入朝鲜。公元284年,朝鲜百济使节到达日本,公元285年《论语》传播到日本。以后,隋使、唐使被派往朝鲜半岛、日本,其对应的文化交流日渐密切。三国时期,朝鲜半岛的高句丽、新罗、百济等地仿照中国建立太学,传授家经典。新罗统一后,儒学被奉为国学,以儒学取士为标准,“读书三品出身法”的中国科举式考被广为运用。 朝鲜半岛在亚洲国家中,是较早修建中国孔庙的地区之一。其分布广、影响面大,至今仍保存着相当数量的孔庙建筑,这在中国境外是最突出的地区。朝鲜半岛最初设太学的时间是高句丽小兽林王二年(372年),据推测当时已经举行了释奠。百济没有关于设太学的文字记录,但是在《三国史记》中有关 高丽王朝时期,统治者深知:“欲学周孔之风,冀致唐虞之理,庠序以养之,科目以取之。”于是,大兴学校,推行科举制度。据记载:“东国自丽初立庙于国子监,三国史虽不言立庙,而新罗圣德王时,奉安孔子像于大学则亦必有享礼矣。”按照中国庙学礼制,成宗十一年(992年),在当时的京都开城建立了国学国子监,并在国子监中,设立了文宣王庙。当时称为“宣圣殿”,属于前学后庙的孔庙礼制。元完九年,皇家下诏,要求“诸州立学”。各州立学响应诏书的同时,按当时中国宋代学庙关系,均建立孔子庙于学中,与其庙学合一。 1398年,李朝立国后,奉行儒家思想,太祖李成桂迁都汉城后,在汉城修建国子监(成均馆),就按照宋代中国孔庙的式样,建立孔子庙。同时要求,各州、府、郡、县也仿汉城之制修建孔庙。历史上于是有李朝为“儒教王朝”之称。朝鲜孔庙均为庙学合五之制。 高丽忠定王元年(1349年),中国元朝的翰林学士、孔子第五十二世孙的孔绍(昭)以翰林学士身份来到高丽。高丽王任其为平章事,封为桧 在朝鲜半岛上,历史上曾有礼制孔庙362个,目前半岛南部韩国还保留有234座大成殿建筑。大成殿作为中国孔庙的核心建筑,分布在韩国的234所乡校之中。殿里供奉里着18位中国及韩国圣贤灵牌。 乡校早在高丽仁宗时期就已经开设,并作为举办活动和教育机关得以广泛利用,到了朝鲜时代的初期便下令给各个道的按察使,将乡校的规模扩大到郡和县,而郡县以下地区则由书堂负责基础教育。书堂教育毕业后升学到继续学习四书五经。乡校的文庙建筑主要有大成殿(供奉圣贤牌位的地方)和明伦堂(接受教育的教室)。 汉城成均馆大成殿,位于韩国汉城钟咯区的景福宫东北侧的成均馆内,成均馆是韩国慕名的儒学研究教育中心,始建于太祖七年(1398年)。由于当时是国中的属国,不能叫国子监,所以据《周礼·春宫》“掌成均之法典,以治建国之学政”取名为成均馆。为庙(文庙)学(国子监)合一的建制。有大成殿、东西庑、祭器库、乐器库、碑阁、神门、东三门、夹门、庖厨、守仆厅、乐生厅、享官宁、遮账库等建筑。在文庙之北建立了明伦堂。属于前庙后学的礼制。此后,文庙历经火灾和战火,1592年,日军占领汉城后,焚毁了汉城文庙。太宗七年(1407年)、宣祖三十四年(1601年)两次重建,先后增发丕阐堂、启圣祠、六一阁等建筑。现存成均馆大学和汉城文庙融为一体,保持了前庙后学,庙学合一的格局。文庙建筑有:前为神三门、大成殿、东本庑、御三门、拜殿等。后为明伦堂、东西斋、尊经阁等学校建筑。与此并存的还有祭器库、守仆厅、典祀厅等文庙附属建筑。大成殿面阔七间,单檐歇山式,青筒瓦。其抬梁和斗拱等建筑式样,属于中国明代建筑风格,该大成殿是韩国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孔庙建筑。 成均馆大成殿里原供奉着孔子等四圣、十哲和宋朝六贤等二十一位圣贤牌位,东庑、本庑则供奉韩国的十八位名贤和中国儒贤九十四位等共112个牌位,每年春秋两季举行释奠。1949年,根据全国儒林大会的决议,决定只供奉五圣和宋朝二贤,把韩国的十八贤升奉配享在大成殿里,并取消春秋举行的释奠,改在孔子诞辰日—— 朝鲜开城文庙,今天的朝鲜开城高丽博物馆,始建于成宗十一年(992年)。当时丽 韩国张校大成殿为庙学合一的结构形式,各郡县都有乡校,其规模不大。例如,庆尚南道三嘉县(今陕川郡三嘉县)的乡校,该地家户仅20余家,学龄儿童不足100人。乡校建筑之格局为前堂(明伦堂)后殿(大成殿),侧旁有司马斋、莲花斋等,韩国文化部曾数次拨款修葺,与各地乡校校长一样,均由一乡儒林推戴,教师则由乡内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乡校在古代是尊贤养士之、处,今日也非长年开学之所,并不取代新式小学。其职能二:一是每年春秋仲月上日,一乡儒林祭祀先贤;二是于寒暑假招募乡内中小学生于此讲习,进行忠孝仁爱的道德教育和语言、举止等行为规范教育。政府将乡校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的补充,以儒家偷作为修身的基础,以造就良好的首先风貌。 韩国的乡校属于地方业余文化教育机构性质,坏等于国家学历教育各类学校乡校分为文庙和学堂。文庙有祭祀孔子的大成殿,侍奉朝鲜、中国的圣贤的东西庑。而学堂有儒生讲学的明伦堂和宿舍东西斋。文庙大成殿是各乡校保留的核心建筑,由于大成殿等古建筑的存在,根据其历史价值乡校一般都被地方政府列入道或郡或市等级别的文化财或文物资料一文物保护单位,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如永川乡校大成殿、南原乡校大成殿、巨济乡校大成殿、长水乡校大成殿、落州乡校大成殿、江陵乡校大成殿、漆谷乡校大成殿、兴海张校大成殿、兴海乡校大成殿、玄风乡校大成殿、金沟乡校大成殿、金堤乡校大成殿、谷城乡校大成殿、蔚珍乡校大成殿、蔚山乡校大成殿、延日乡校大成殿、荣州乡校大成殿、青阳乡校大成殿、龙潭乡校大成殿、怀德乡校大成殿、草溪乡校大成殿、沃沟乡校大成殿、全州乡校大成殿、统营乡校大成殿、旌善乡校大成殿、清安乡校大成殿、金浦乡校大成殿、阳智乡校大成殿、星州乡校大成殿等。下面重点介绍部分乡校情况。 西归浦的旌义乡校始建于公元15世纪,庙堂里供奉着大、中、小牌位199个,其中韩国有18个,其余181个全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儒牌位。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及孟子被奉为五圣,周敦颐、程颢、程颐及朱熹被奉为宋朝四贤。乡校祭孔的议程共有12项,包括升旌、祭祀、朗讲读宣言、乡校人事任命、感谢与表彰、演说、决议等。 在宣祖三十八年(1605年),由东莱府重建的东莱乡校原来是在邑城东门外二里左右处,1705年根据儒生们的要求搬到东莱府东侧的官奴山下。纯祖十三年(1813年)迁建到东莱邑城池最西端。共有12栋的建筑,由明伦堂、攀化楼、大成殿、东庑、西庑、内三门、外三门、四柱门组成建筑群。大成殿为硬山式建筑,斗拱硕大豪放。东庑、西庑是面阔三间的庑顶建筑。东莱乡校的大成殿,每年都举行春秋两次祭祀活动。 南海是邑北边村乡校在壬辰战乱时期被焚毁,1669年2月重修了大成殿,1678年4月重修了明伦堂。1892年4月和1917年分别将大成殿和明伦堂移到了现在的位置。现有建筑大成殿、明伦堂、洞祭、书斋、外三门、洪煞门、东庑等。1983年被命名为庆尚南道指定有形文化财等222号。 瑞山乡校于太宗六年(1406年)建于西门外。宣祖七年(1574年)迁到现位置。乡校内有大成殿、明伦堂、东庑、西庑、东斋、西斋、内三门、外三门等建筑。大成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里面供奉有孔子及其弟子等七个和韩国圣贤十八人的牌位。现为忠清南道纪念物等117号。 彦阳乡绞原位于半月山下,于朝鲜肃宗二十二年(1696年)、肃宗二十门年(1700年)前后二次迁至现在的位置,后曾两次整修。明伦堂并不在以大成殿为中心的轴线上。东庑、西庑、书斋的位置上建有尊经阁。大成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式。明伦堂面阔五间、单檐歇山式。现为蔚山广城市有形文化财等8号。 被命名为仁川广域市有形文化财第11号的仁川乡校,主要建筑为大成殿和供奉韩国和中国圣贤牌位的东西两庑、供学生作教室的明伦堂。乡校于15世纪中半期修葺,现存主要建筑为朝鲜后期所建,大成殿为歇山式建筑。 全罗北道指定有形文化财第2号的济州乡校是济州最初的学校在朝鲜太祖二年(1393年)所建立。经过多次每重修与迁移,在顺祖二十七(1827年)迁移到现在地点。到了朝鲜中叶书院出现以后,受书院的压力而该校渐渐推动教育机关的功能。现在只剩下大圣殿、明伦堂、奠祠厅、启圣祠等建筑。大成殿供奉着以孔子及五圣十哲,宋朝六贤与朝鲜十八贤的重点单位,每年春秋祭奠两次。大成殿后面有孔子的铜像。 原州乡校始建于高丽仁宗(1122~1146年)时期,朝鲜太宗二年(1402年)重建,后经多次修葺与重建。目前剩下的建筑物有大成殿、明伦堂、东庑、西庑、东斋、西斋、外三门、守仆室等。原州乡校位于江原道原州市明伦洞255号,被列入物资料第98号。现在,乡校已经没有教育功能,只剩下祭祀功能。 著名的大邱乡校是朝鲜古代设立的公立教育机构,一直供奉着孔子等先贤的牌位现在,乡校主要举办汉文和礼仪教育等活动,也举行婚礼仪式,成为吸引外国游客的著名景点。 灵若乡校始建于世宗二年(1420年),因多次的火灾而被焚毁。现存建筑是近年复原的。现有明伦堂、大成殿、外三门以及十一尊历代郡守善政等建筑。 光州乡校,始建于太祖元年(1398年)。现被指定为乡士遗址第2号。当时建筑有大殿和东庑、西庑、明伦堂、外三门、帝室等,并在中央安置了孔子等三位圣人的牌位。现存建筑是1980年和1985年新建的,有明伦堂和大成殿等。 潭阳乡校,是太祖七年(1398年)始建于的一所地方庙学建筑,1985年被指定为全罗南道有形文化财第103号。 庆州乡校原是新罗五朝的国学,始建于神于神文二年(682年)。717年开始奉祀孔子。宣祖三十三年(1600年)重建。为庙学建筑,两进院落。现存建筑有:外三门、神三门、大成殿和东西庑。 三陟乡校始建于太祖七年(1398年)。后经多次迁建,肃宗三十七年(1711年),府使沉檀再度把乡校迁移到原址。太宗七年(1407年)兴建了大成殿。明伦堂建于成宗三年(1472年),东西庑则建于宗六年(1665年)。目前乡校后面有大成殿、东西庑、明伦堂、东西斋等建筑。此外还有藏板室与直立三门、配套建筑物等。大成殿与东西庑供奉着孔子等儒教先贤的神主,由儒林会在农历四月与八月祭祀。 江原道春川乡校,在布置上采取前学后庙的格局,有明伦堂、东西斋、藏修楼、大成殿和东西庑。春川乡校于中宗十五年(1520年)重建。大成殿中放置有刻着以孔子为中心的中国和韩国先贤姓名的牌位每年农历二月和八月安丁日举行儒教式的释奠祭。现为江原道指定有形文化财第98号。 清州乡校属于道指定有形文化遗产。清州乡校始建于太祖时期世宗二十六年(1446年),世宗出行到椒井时,曾经赐书籍与清州乡校。世祖十年(1464年),世祖驾临清州时,还亲自上香。 平海乡校于恭愍王六年(1357年)初建于楮田半月山下。高宗二十三年(1886年)重修大成殿和明伦堂。1977年太和楼倒塌,再次修建。现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檐下斗拱硕大,檐遮呈双S形。下面是双檐,背面是单檐,歇山顶。整体上强调正面,具有朝鲜时代中其以后的建筑风格。 比较知名的朝鲜半岛的乡校孔庙建筑,一般都是朝鲜时期保留下来的古建筑,这些建筑多数是日本占领被破坏而重建或修复的建筑。始建时,一般为庙学合一的格局,建筑风格受中国宋元时期孔庙建筑风格和中国南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如平海乡校、义城乡校等。明伦堂为学校建筑,大成殿为祭祀建筑。建筑式样一般为硬山式或单檐歇山式,朝鲜时代的建筑有斗失挑檐。青筒瓦,一般都是面阔三间或五间,柱础粗壮。各地大成殿风格基本上一致,都是坐落于石台基础上,形成了一定宽度的拜台,均有石级踏步。如:大邱乡校大成殿、庆州乡校大成殿等。有的乡校,其建筑为庑顶结构,有的为双重庑顶,侧面呈双八字形,如原州乡校等,具有朝鲜建筑风格。当代的一些乡校已经不具备学校功能,而主要为祭祀性建筑,如义城乡校等。《版权属于中国国学网,若要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