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组织 > 历代书院 >

武汉云深书院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书院开展孔子二千五百五十五年诞辰纪念活动
    云深书院作为播撒文化与思想的载体,秉承八大目标: 
    (一) 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二) 振兴人文道德价值 
    (三) 倡导文化兴革运动 
    (四) 复兴素质教育模式 
    (五) 推广终身学习制度 
    (六) 提供祭祀先祖场所 
    (七) 发扬民族文化传统 
    (八) 带动社会和谐发展 
    缘起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它起源于唐代,发达于宋代,延续于清代,1901年后改制为学堂。书院一般为私人创立,与官学相对应,选址在风光秀丽的名山、清溪、竹林等幽邃佳境,刻意追求“情景交融”的效果,在远离尘埃“无市井之喧”的地方建立校舍。
    中国古代的书院遍及全国各地,数量达7000余所。据统计目前至少有400余所书院以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形式留存下来,成为各地的文化教育场所及重要的文化景观,服务于今人,造福于社会。 
    书院教育历时2000多年,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书院是我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结合得最为完美的地方。走进任何一所书院都能感受到无法言说的庄重和人文氛围。那些“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风致趣闻,给人一种舒适、爽朗的感觉。置身其中,拂去历史的尘埃,古老的书院就会浮现在我们面前。 
    说起“书院”名称的由来,要追溯到唐朝。它是中国士人围绕着书,开展包括藏书、读书、讲学、著书、刻书、祭祀活动的教育机构。
    唐开元年间,国家富庶,经济和文化空前昌盛,史称“开元盛世”。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任命学士马怀素为修书使,专门负责国家图书,并且组织了一批文士在乾元殿整理编辑国家藏书,又借来民间流传的图本,派人抄录,使图书更加丰富。 还委派了官员负责管理,设立了乾元院。转年,乾元院改名丽正修书院。后来,在京都长安的光顺门外、东都洛阳的明福门外,也设立了丽正书院。
    书院除了文人学士自己在这里读书治学以外,还附带着教授子弟,或收徒讲学。有了学生,于是兼有了教学职能。如江西永丰的皇寮书院,本来是吉州通判刘庆霖来到永丰定居之后“建以讲学”的。陈衮建立的江西备安东佳书院,收集书籍上千卷,供来学者阅读,子弟到了弱冠年龄,都来这里就学,这时候书院已经具备了雏形。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林立,连年战乱,官方办的官学受到严重破坏,但是,却为民间私人兴办书院提供了机缘。人们要读书求学,没有官学可入,可以进入书院学习,这就为书院发展创造了条件。 
    书院在社会不断展示其魅力,吸引名师讲学,吸引众多的弟子入书院攻读。书院是一个教育机构,又是一个学术研究机构。
    学术研究是书院教学的基础,而书院的教学又是学术研究成果传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学术研究和教育相结合是书院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历史上有名的书院,大多数都既是当时一方教育活动的中心,又是著名的学者探讨学术的胜地。
    象山书院始建于淳熙十四年(1187),当时名“象山精舍”。象山精舍在贵溪县上清镇东南的应天山上。因山形如象,陆九渊将应天山改名为“象山”。他在这里讲学五年,先后上山求见问学者“逾数千人”。他办学的宗旨是“明理、志道、做人”;教学方法多样,有主讲,有谈话及互相问答。他要求学生自我反省,“正坐拱手,收拾精神”;读书要专精,不要“随人脚跟,学人言语”。象山精舍因陆九渊而闻名天下,被称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 
    元朝将书院完全官学化。明代书院官学化程度逊于元,但四次毁天下书院,书院被毁不少。清初,书院得以恢复。以后随着时代的前进,1901年中国 在“新政”之后,许多书院被改制成学堂,或被废止。这个曾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辉煌与骄傲的名字就这样淹没于历史的滚滚尘烟之中。但是,书院历经千年而蕴积的教育、思想精华并没有随之终结 …… 
    办学宗旨 
    在廿一世纪的今天, 全世界的教育家正积极寻找一个有效的教育模式来提高人文道德与知识的素质教育,尤其是中国目前较注重应试教育,对于素质教育和终生教育较为忽视, 而华夏五千年的文化精粹及中国古代书院的智能教育正好符合了这方面的需求。 
    云深书院在发扬中华文化的工作中由“体“到“形”至“用”。我们今天的书院建设既为发扬中华文化精髓、振兴人文道德价值、提供集思广益平台而努力,尤其又主张及强调中华文化必须与现实生活贯通,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祭祀礼仪 
    书院同时提供祭祀场所: 
    1、祭祀中华民族先师孔子及各位先贤
    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释奠”礼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代,盛京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2、祭祀先祖 
    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周朝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依据周礼在主廊设“左宗右社”礼制进行祭祀。 
    文化活动 
    书院作为一种文化性设施,可为民众提供文娱活动及乡村旅游活动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