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号龟山)长期讲学之地。后废。"东林书院"名称来历与杨时游庐山时所写"东林道上闲步"这首诗有关。南宋时,邑人建杨时祠 堂于此。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僧月秋潭于其上建东林庵。直至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僧人信谅又加重修,百余年间,其地成为僧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被罢黜里居的顾宪成,偕弟允成,及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叶茂才、史孟麟、薛敷教、钱一本等人,为继承杨时讲学遗志,共同倡导仪捐款重建兴复。并于左偏同时建道南祠,以祀杨时。因他学成南归故里将乐(今福建将乐)时,其师程亲自目送之日;"吾道南矣!"故取"道南"名祠,以示纪念。 东林咏怀诗 和韵(明) 王问 莲蓉湖上锡城东, 旧是先生讲学宫. 性善已闻推孟子, 道名端为阐中庸. 春生绛幄横经坐, 寒压桥门立雪从. 遗址久芜今复振, 今人千载仰高风. 游惠山山诗(清) 康有为 少读明学案, 倾仰在东林. 高顾抗崇节, 千仞振芩岑. 敬题泾阳先生闱卷墨宝 梁启超 举业论才事已衰, 行间正气尚崔巍. 亡明未是东林罪, 为有书生作党魁. 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龙 东林党人的事迹是明朝后期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东林党人因东林书院而得名。顾宪成(1550--1621年)字叔时,别号泾阳,变称东林先生。高攀龙(1562)--1626年)字云从,存之,别号景逸,与顾宪成并称"高顾",两人是档林党领袖。1954年,吏部文选司郎中顾宪成被罢官回到家乡,修复杨时讲学的书院,称为东林书院。自1604年起,顾宪成与其北顾允成及高攀龙等一此地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书院讲学,称为"东林八君子",每次讲学,听讲的有数百人。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为匡正时弊,新政治而进行不屈的斗争,成为一个有影响的进步的政治集团。东林书院中挂着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把勤奋学习、钻研学问与关心政治、热爱祖国之情紧密结合起来。此联广为传诵,成为许多心怀远大抱负的学者志士的共同心声。 东林书院这一文化景点如今不再"曲高和寡",由于充实,丰富了陈列和浏览内容,今年前5个月已吸引6500多名游客慕名而来,人数比往年同期增长近三倍。 已有888年历史的东林书院是省级文保单位,也是最能体现我市文化单位的景点,但前几年这里游客稀少,通常一个月只有400来人。今年初,书院痛下决心,重新将明清古建筑修葺得古色古香,接着又修建了500平方米的西花园,引进技术60盆盆景作点缀,使这处清雅之所平添了生机。为了让书院凝重的人文内涵活起来,将零星散落于全院各处的纪事,书法碑刻集中起来,在西长廊处形成碑廊,供游人凭吊东林书院,东林党历史:还举办一系列群众参与性活动,如每月与市收藏家协会,市国画院等单位联办门券,书画交流交易会,同时不定期地开展古玉器鉴赏,奇石展,像章交易会,古陶瓷器鉴定培训等,从而吸引了一大批远近客流,凝聚了人气。 东林书院充分发挥德育基地的教育作用,与学校挂钩组织学生前来以史鉴定。今年4月,市一中就以东林书院为重点开展"书院春秋"系列读书活动,两个月中先后有1500名学生来此参观,采风,了解乡土历史,鉴赏楹联匾额。平时,市三中,东林小学,市十一中等校的师生也经常来此开展"仰东林气节,承东林学风"的德育活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