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气朝元,内丹学术语。「五气」指的是心、肝、肾、肺、脾这五脏之气。凡俗之人,五脏之气散居五行所属之位,未能形成统一的聚合能量。道教内丹家为了超越此等局限,遂探索炼气法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体验,内丹家提出了「五气朝元」说。早在汉代的《周易参同契》已经有关于「五气」的朦胧意识,该书言「土王四季,罗络始终,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禀中宫,戊己之功」。这虽然没有出现「五气」的概念,但却以五种颜色作为象徵,以表明五行的关系。在道教中,五色就是五行的代表,也是五脏的符号象徵。从这个角度来看,《周易参同契》包含着五脏之气的认识,这是可以得到证实的。不过,在这部书中并没有明确的「五气朝元」说法;直接使用这个概念的是《钟吕传道集》,该书有《论朝元》一节,提出了五脏之气随着阴阳的转换而有不同朝元方式的观点,以为日月运行之间,当一阳始生的时候,五脏之气乃朝于「中元」,所谓「中元」实际上就是以两乳之间为基准而切入的中丹田;当一阴始生的时候,五脏之液朝于「下元」,所谓「下元」就是以肚脐以下一寸三分为基准的下丹田。内丹家以神光察照,以水之壬气、火之丙气、金之庚气为帅导,三阳(壬、丙、庚)上朝于天宫(脑门)内院,于是心神也返于天宫,五气也就朝于上元。关于「五气朝元」的问题,唐末五代以来,道门内丹家作了许多解释,从宋代的张伯端,到金元时期的邱处机、萧廷芝等都有论述,《性命圭旨》总结了前人的诸多论述,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五气朝元」的理论,该书还绘制了「五气朝元图」,便于人们明了其要领。该书从生命发源的问题入手,首先指出了凡俗之人五常(五行)异地而五方异气的情形,进而说明了修行之人合炼五气使之朝元的可能与方法门径。在《性命圭旨》的作者看来,人的五脏本来有青、赤、黄、白、黑五帝镇守,五帝则以天干、五行、数字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其功能。青帝受甲乙木德之三气,赤帝受丙丁火德之二气,白帝受庚辛金德之四气,黑帝受壬癸水德之一气,黄帝受戊己土德之五气。修炼之人,就是要促使分散气气汇通聚合,所谓「攒五簇四会三合二而归一」就是通过会聚而使朝元的过程。金德之四气与水德之一气汇通而成五,木德之三气与火德之二气汇通亦成五,中央自有五气,「三五」相聚,四大安和,五气则朝元而聚于顶,体现了内丹修炼的一种高级境界。 参考文献: 1·《钟吕传道集·论朝元》,《道藏》第4册。 2·尹真人弟子:《性命圭旨》,《藏外道书》第9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