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道教内丹修炼 斋心 积功累德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国学网 --道教 佚名 参加讨论

    积功累德、慈善利人是道教修炼成仙的一项重要内容,老子曰:“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 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见《道德经》第五十九 章。即是认为积功累德才能通天神,才能得道,才能长生。《老子想尔注》亦曰: “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能积善功累道德,“则精神与天通,设欲侵害者,天既救 之”,还可以复生而长寿。反之,“精气自然与天不亲,生死之际,天也不知”,“死便真 死,属地官去也”。《祝愿仪》:“行善成德以至于道,若不作功德,但守一不移,终不成 道。”所以道教将“行善积德”作为修道成仙之首务,提出了“无知”、“无欲”、“无争 ”、“复朴”、“忘我”、“节俭”等思想,教人积功累德,劝善成仙。 劝善是一切宗教的积极因素之一,它广泛而深入地融汇在修炼之中。在道教修炼理论中,劝 善始终是其重要内容和精神旨趣之一。其主要是以抑恶扬善的形式,劝导世人以寿为善,修道成仙。首先,道教告诉世人修炼成仙后就会拥有一个永恒不灭的生命,就会超越了自然和社会的束 缚,生活于自由自在的空间。《山海经》中就有“不死国”、“不死民”和“神人”的记载 ,《大荒东经》说:“耋国不蚕不丝,不稼不穑,百兽率舞,群鸟拊翼。是号耋国,自然衣 食。”《海外南经》说:“不死国有人爰处,员丘之上,赤泉驻年,神木养命,禀此遐龄, 悠悠无竟。”见《道藏要辑选刊》第七册。《海内西经》说:“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皆操不死之药。”《列子·汤问》中载有岱舆、 员峤、方壶、瀛洲、蓬莱五座神山在大海之上,每座山方圆三万里,山顶平地九千里,山与山之间分列着相距七万里,山上“台观皆金玉,禽兽皆纯缟,珠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 。”见《道藏要辑选刊》第五十五册。又说有一个终北之国,那里“土气和 ,亡札厉人;性婉而从物,不兢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织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 孽阜无数,有喜乐衰老之苦。”同上。还有《归藏》中嫦娥食西王母之不死之药而奔月的故事,《战国策》中有人献不死药于荆王,《韩非子》亦曰:“客有教燕王不死之道者。”所有这些都是神仙所拥有的长生、不死、极乐的美好生命境界,从而激起了世 人的向往之情。而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善良的象征,促使世人通过这种境界明白一个道理: 只有在身心健康的情况下才能够学得神仙之道,才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才能够影响他人,积极向善。 其次,道教认为通过主观上的修炼过程,可以实现由凡而仙的转化,即得道成仙。仙境的美好,神仙的自由无不激励着世人去向往,而达到这种境界的前提则是得道成仙,得道是成仙 的前提,修道是得道的前提,这个道即是老子的“长生、久视之道”见《道德经》 第五十九章。这个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 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 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见《庄子·大宗师》。 这里庄子赋予“道”一种神秘的巨大的不可思议的力量,人只要遵循这个“道”,“居善地 ,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就能成为“圣人”、“神人”、 “真人”之列的神仙。庄子列举了黄帝、西王母、彭祖、傅说等人得道成仙的历程和情形, 以及得道后所具有的非凡能力和所居住的自由境地。而这些人都是在致善过程中,不断积善 累德,功行圆满后才成为神仙的,所以在世人的心目中,这些人不仅是修道的榜样,而且是 至善的楷模。在引导世人向往仙境、修道成仙的过程中,十分强调与人为善、积功累德。《 太上感应篇》曰:“积功累德,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抱扑子内篇·对俗》 曰:“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高二百善。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 则尽失前善,乃复更起善数耳。”又云:“积善事未满,虽服仙药,亦无益也。”均把行善 作为成仙之因,把成仙作为成仙之果。《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认为行善必得福报,福 报的最高层次就是“飞仙”。 道教在宣扬神仙思想、劝人为善的同时,还倡导天道承负信仰,以长生不死为至善境界的生 命观,是道教内丹修炼贯穿如一的主线索,以此为出发点,一系列问题被引发出来。这种“ 长生不死”绝不是符合自然生命规律的、实实在在的不死,而是超越了现实死亡的精神永恒 。老子曰:“死而不亡者寿。”见《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就是这个道理。 死去的只是肉体,存在的则是一种精神道德境界。人若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受到“天道” 的报应,并指明“施厚者其报美,其怨大者其祸深,薄施而厚望”见《通玄真经· 符言》。,说明为善不求福而福至,为恶避祸而祸来。如《列仙传》中记载,黄帝 时有一个叫马师皇的名医,能从马的形貌诊断马的疾病,医之必愈。后有一龙从天而降,对 着马师皇垂耳张口,马师皇自言自语地说:“此龙有病,知我能治。”乃针其唇下口中,以甘草汤饮之而愈。后来常常有生病的龙请求马师皇治病, 师皇不厌其烦,每求必应。一日, 师皇乘龙而去。又有一个叫子英的渔民,善于潜水捕鱼。一天捕得一条鲤鱼,因喜欢它的颜色,带回养在家里的池塘中,经常以米谷喂养它。一年后,鲤鱼长达丈余,头上长出了角, 脊背上生出了翅膀。子英感到十分奇怪,急忙叩头谢过。鲤鱼说:“我是来迎接你的,你快到我的脊背上来,与我一起升天。”一时风雨大作,子英乘鱼背腾升而去。还有叫木羽的人 ,其母十分贫贱,主要以接生助产为生,一次帮助一产妇接生,产妇生一男婴,婴儿出生后便张开眼晴,盯住木母大笑。木母十分惊慌,夜间梦见一神守护于婴儿身旁,神曰:“此司 命君也,当报汝恩,使汝子木羽得仙。”不久木母新生一儿字为木羽。木羽十五岁那年的一天晚上,有鸾马将其迎接而去。据《列仙传》原文意译。另外《神仙传》中 所描述沈羲升仙的故事也十分典型。文中称沈羲能消灾治病,救济百姓,但是他不知道服食药物以助成仙,可是他的功德感动了天神,于是天神派遣白鹿车和青龙白虎车并随使者若干 ,言沈羲有功于民,心不忘道,从小开始,履行无过,寿命本来不长,算起来应该尽了,黄帝、老子十分怜惜他,特遣仙官来迎接他登仙。上述马师皇、子英、木羽、沈羲都是积有大 德、为善不倦的人。由此可见,道教内丹修炼在宣扬劝善方面,对于善良的、利他的道德行为给予肯定、褒扬和奖赏,造成感化、诱导和激励的效果;对于非道德行为予以否定和贬斥 ,使世人产生自我警戒、自我监督的结果。 道教引导世人修炼成仙、与人为善的时候,产生的效应就是有利于社会,造福于人类,即济 世贵生。道教通过济世贵生思想的宣传,积极劝导世人济世利物,积功累德,成为神仙,可 见济世利物、积功累德是成仙的前提,也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引下,修炼之人积极强调与人为 善。 自古以来,大凡成仙得道之士,在济世利物、积功累德这个大前提下,不例外以下几个达仙 途径。第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道教真人孙思邈,在修炼成仙之前,由于医德感人,医术高超,药到病除,被世人尊为“药王”,后他医神龙、救灵虎,感动上苍,被列入仙班。 道教仙人“三皇”,即为古代传说人物伏羲、神农、黄帝,相传伏羲疗民疾,神农尝百草,黄帝蓍医书,民间百姓感其恩泽而祀之为神,道教将其纳入神系,奉为“医王”。道教真人 吴本,精通各种医术,医德高尚,悬壶济世,不计名利;他在闽南各地云游行医,与瘟疫疾病作斗争,救活死伤者无数,在漳、泉一带声誉极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由衷爱戴;他不仅 慈悲济世,救死扶伤,而且乐肋民危,救人急难,宋仁宗封他为“御史太医妙道真人”,道教尊为“保生大帝”。 第二,兴利除害,造福于民。道教正一祖师张道陵在修道炼丹过程中,曾亲率弟子伏妖魔, 斩妖孽,夺盐池,建功立德,造福蜀民,功成即蒙太上老君册封为正一天师。道教真人许逊,因为为政廉简,镇蛟斩蛇,为民除害,白日冲举,飞升成仙。 第三,扬善施财,济贫拔苦。道教正一天师张鲁,行宽厚仁慈之政,以道教化世人,设立义舍于路边,放置米肉于其中,让路人量腹而食;并作“三官手书”,为病者请祷;对于犯法 者,先原谅三次,三次原谅后仍不思改悔的,才给予处罚;若有小过者,可以让其自隐其过,只要修道百步,即可补过;还规定“春夏禁杀”见《三国志·张鲁传》。 ;羽化后,被奉为“太清昭化广德真君”。道教真人马丹阳自幼爱好周济而无私心,由是得“轻财好施”之名,修道后又安贫慈下,不接人一钱,不用人一物,“其安心安性则清虚澹 泊,其接物导人则慈爱恺悌”见《丹阳真人语录》。,遂被尊为“丹阳真人”。元初成吉思汗南下中原,许多人惨遭杀戮,于是全真道士丘处机不远万里,赴大雪山( 今阿富汗境内)见成吉思汗,劝其慈俭爱民,毋行杀戮,成吉思汗听取了他的建议,回到燕京(今北京)后,他又创立十方丛林,收容遭战乱无家可归的人,多达数以万计,京城百姓多 呼其“丘神仙”。 总的看来,济世利物、积功累德,是修炼成仙不可或缺的环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