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道教内丹修炼 南派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国学网 --道教 佚名 参加讨论

    南派亦称南宗,为道教内丹修炼的重要派别,创始人为北宋张伯端,因其流传于南方广大地区,故称“南派”。张伯端得道后一传石泰,石泰传薛道光,薛道光传陈楠,陈楠传白玉蟾,此为“南宗五祖”。二传刘永年,刘永年传翁葆光,翁葆光传若一子,再传陆墅、戴起宗、陈致虚,以至于明清的陆潜虚、彭好古、甄淑、陶素耜、仇兆鳌等。
    张伯端,字平叔。后改名用成 (诚),号“紫阳山人”,故后世又称之张紫阳。生于宋太宗雍熙(984—988年)元年(984年),登仙于宋神宗元丰(1078—1086年)五年(1082年)三月十五日,天台(今属浙江)人。自幼聪颖好学,经史百家无不涉读,通三教典籍及刑法、书算、医术、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后因株连被岭南充军。宋英宗治平(1064—1067年)中,陆诜帅桂林,召置帐下,掌管机要。后随诜转至成都。宋神宗熙宁(1068—1078年)二年(1069年)遇刘海蟾授以“金液还丹火候之诀”,“指流知原,语一悟百”,乃改名用成(诚),字平叔,号紫阳。此后精诚至道,术业大成。伯端修道,力主内丹,认为“人人本有长生药”,“何须寻草学烧茅”,教化世人“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要识真铅汞,丹砂非水银也。内丹修炼要“取将坎位心中实,点化离宫腹内阴”,即将坎中之阳气以点化离中之阴精,乃运行交会而复还其乾健纯阳之体。则人人修炼造化事毕。熙宁八年(1075年)著《悟真篇》宣扬道教、佛教、儒教“虽三分,道乃归一”的“三教一理”的思想。
    相传张伯端曾遇一僧人,僧人专修戒、定、慧,自以为得最上乘禅旨,能入定出神,数百里间倾刻就到。二人雅志大发,相与契合,约定同游于扬州观赏琼花。二人共居一室,瞑目而坐,皆出神游扬州,伯端神至扬州时,僧已先到,伯端要求各折琼花一朵为记。结果,二神归,僧取不出琼花,伯端却取出琼花玩耍于手中。僧愧不明意,伯端告曰:“今世人学禅学仙,如吾二人者可问见矣。”二人遂为莫逆之交。随后弟子问曰:“彼禅师与吾师同此神游,何以有折花之异 ?”伯端答曰:“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真神见形,谓之阳神。彼之所修,欲速见攻,不复修命,直修性宗。故所至之地,人见无复形影,谓之阴神。”常说:“道教以命宗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释氏以性宗立教,故详言性而略言命。”认为“性命本不相离,道释本无二致。彼释迦生于西土亦得金丹之道,性命兼修,是为最上乘法”。又谓:“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修积以逃生死。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如有习漏未尽,则尚徇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枢要,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解;《鲁语》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又仲尼极臻于性命之奥也。”
    张伯端极力主张以道教修炼性命之说来撮合三教,“先以神性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其知觉性遗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将儒家“穷理尽性”,佛教“顿悟圆通”引入道教的内丹炼养,主张融合三教,以明大丹妙旨,反对三教“各自专门,互相非是”,“迷设邪歧,不能混一而同归”。张伯端大量吸收了佛教禅宗及儒家思想,认为“三界唯心妙理,万物非此非彼。无一物非我心,无一物是我己”。主张“欲体夫至道,莫若明乎本心”。释曰:“心者道之体也,道者心之用也。人能察心观性,则圆明之体自现,无为之用自成,不假施功,顿超彼岸。”
    陆公逝世于成都后,伯端转徒于秦陇之地,事扶风马默处厚于河东,处厚被召,临行,伯端以《悟真篇》授之,并曰:“平生所学尽在是矣,愿公流布于此书,当有因书而会意者。”后来处厚出任广南漕,伯端又从之。于元丰五年 (1082年)三月十五日坐化于天台山,世行九十九岁,留《尸解颂》云:“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圆通。”哲宗元(1086—1094年)二年(1088年),刘奉真遇伯端于王屋山,留诗一章而去。徽宗政和(1111—1118年)中,伯端一日通名姓谒黄公冕仲尚书于延平。黄公素传容成之道且酷嗜炉火,年加耄矣,语不契而去。其后寄书黄公素,言甚异,其孙铨见其书,秘不尽言,书中说:伯端自称从前与黄公素都是紫微天宫中的神仙,号九皇真人。因犯校勘劫运书籍而误,于是被贬谪人间,现在垣中耀眼的只有六颗星,隐晦光明的有三颗星,他们是用成、冕仲及维扬于先生,用成为紫阳真人,冕仲曰紫元,于公曰紫华,三星神一同被贬官职,现均已复职于漕都。今用成又复仙品,独冕仲身化宦海,本应为人十世,而只九世,终使来世苟复迷妄合尘,别溺异趣,无升迁之期,于是紫阳力叙仙契,力欲推拔,指点迷津,而黄公素竟不合而殁,只有自号紫元翁而罢了。九皇不载于天宫,即微星也。伯端在人间所度弟子甚多,其中白龙洞刘道人(名奉真,亦称刘斗子),白日飞升,影响极大。
    《神仙传》云:“紫阳自王屋九年功毕复返天台,于江陵遇董凝阳,知亦受道于刘师。及相访于太华,得遇海蟾,同拜钟、吕二师。谓曰:子本紫微天宫,号九皇真人,因校勘劫之籍不勤,遂与同事三人并谪人间,今垣中可见者六星,潜耀者三,子为紫阳真人,汝南黄仲尚书为紫元真人,维扬于敬伯为紫华真人,今子与于,及一时被遣官吏皆复归清都,惟冕仲沉沦宦海,子可往使觉悟,庶几返原。”
    《历代神仙通鉴》云:张伯端字平叔,天台缨络街人,于己酉年 (994年)宿天回寺,感遇青城丈人刘师傅,传金丹药物火候之秘,乃改名用成,号紫阳,择兴安之汉阴山中修炼,即今之汉中紫阳洞,丹成遂返台州。复游于蜀,再遇青华真人,授以玉清金笥,长生金宝内丹之诀……。
    《铸鼎余闻》卷一引方景濂《康熙台州府志》云:宋,张伯诚,临海人,原名伯端,字平叔。为吏,在府办事,家送膳至,众以其所食鱼戏匿之梁间。平叔疑其婢所窃,归扑其婢。婢自尽死。二日,虫至梁间下,验之,鱼烂虫出也。平叔乃喟然叹曰:“积犊盈籍,其中类窃鱼事不知凡几 !”因赋诗云:“乃笔随身四十年,是非非是万千千。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半世愆。紫绶金章今已矣,芒鞋仃杖任悠然。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赋完,将所署案卷纵火焚尽。以“火烧文书罪”被遣戍。
    《天台山志》载:张伯端,天台人,尝入蓉遇刘真人刘海蟾,得金丹秘诀八十一首,号《悟真篇》。尽言其平生好学,年九十九坐化于天台山。
    《悟真篇》主述《道德》之玄,《阴符》之机,阐发《参同契》之秘,在内丹修炼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与《同易参同契》同为“丹经之王”。因张伯端主张“性命双修”、“先命后性”的修炼方法,对后世道教影响甚大,成为全真南宗之代表,被尊奉为全真南宗五祖之首,号为“紫阳真人”。
    石泰字得之,号杏林,又号翠玄子。宋真宗乾兴 (1022—1023年)元年(1022年)生于常州(今江苏常州)。石泰喜爱善行施化,利世助人,常以药济人,不惜酬谢,惟愿植一杏树,久则成林,世人故称之“石杏林”。杏子成熟时,任人摘取,自付其值于树下。杏林取之买米、布,冬天以之济贫。张伯端授之以金丹大道。著有《还元篇》(亦称《还源篇》)行世。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九说,海蟾传道于张紫阳曰:“异日有为汝脱疆解锁者当以此道授之,余皆不许。”其后,紫阳真人三传非人,“三遭祸患”,发誓再不妄传。乃作《悟真篇》行于世。曰:“使宿有仙风道骨之人读之自悟,则是天之所授。”后因事冒犯凤州太守,被黥流放,途经邠州境,适逢大雪,遂与小吏俱饮酒肆中,逢杏林来。杏林拜而邀之同席。杏林音容笑貌,迎得众客欢心,遂聚众会饮。酒过数巡,林问其故,紫阳俱告之。杏林道曰:“邠洲守故人也,乐善忘势,不远千里能遇玉趾,有因缘可免此行。”紫阳恳请小吏,得到许诺,故相与于邠洲。杏林为人师表,一见获免。紫阳感恩不尽,曰:“此恩不极,岂人也哉 !吾平生学道,无所得闻,今将丹法传于子。”杏林遂拜,敬受嘱咐,勤心修炼,大道乃成,著《还源篇》行于世,主张以修炼内丹(亦称“修性命”)为主,积精化气,合先天真元之炁以成内丹。诗曰:“药取先天气,火寻太易精,能知药与火,定里见丹成。”强调“只寻身内药,不用检丹书”。后以“金液还丹诀”授与薛道光。于宋高宗绍兴(1131—1163年)二十八年(1158年)八月十五日尸解升仙。有诗颂曰:“雪破泥丸穴,真身驾火龙,不知谁下手,打破太虚空。”绍兴三十年(1160年)显真于广东罗浮山。
    石泰的思想对后世影响较大,被尊为道教全真派“南五祖”第二代,尊号“杏林真人”。薛式字太原,又名道原 (源)。南宋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一说为陕府鸡足人。宋神宗元丰(1078—1086年)元年(1078年)生。初为僧,法号紫贤,一号毗陵禅师。因雅好“金丹炼养”,遂入道,著《还丹复命篇》《丹髓歌》行世。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九云:尝为僧,法号紫贤,一号毗陵禅师。云游长安,留开福寺,参长老修严,严与道眼因缘:金鸡未鸣时如何得这音响。又参僧如环,得如何是超佛祖之淡糊饼圆陀陀地。因桔槔,顿有醒悟,有诗颂曰:“轧轧相从响发时,不从他得豁然知,桔槔说尽无生曲。井里泥蛇舞柘枝。”二老然之,自尔顿悟无上圆明真实法要,机锋迅捷,字说兼通,且复雅意金丹导养。宋徽宗崇宁 (1102—1107年)五年(1106年)冬,寓县之青镇,听讲佛寺,适逢凤翔府扶风县杏林驿道人石泰字得之,年八十五矣,发绿朱颜,神宇非凡,夜事缝纫。紫贤心异之,偶举张平叔(伯端)诗曲,石矍然曰:“识斯人乎?”吾师也。备言紫阳传道之由。紫贤乃稽首皈依,请受业,卒学还丹。传授口诀真要,且戒令往通邑大都,依有力者,即可图之。紫贤遂来京师,弃僧迦黎,幅巾缝掖,和光混俗,靑了此事。乃注作《悟真篇》,作《复命篇》及《丹髓歌》行世。以诗歌形式论述内丹之法。紫贤道成,于宋光宗绍熙(1190—1195年)二年(1191年)九月初九羽化登仙,行世一百一十四载,有诗颂曰:“铁马奔入海,泥蛇飞上天,蓬莱三岛路,元不在西边。”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现真于霍童山。
    陈楠字楠木,号翠虚。南宋惠州博罗县 (广东惠阳东)白水岩人。曾以盘栊箍桶为业,后薛道光授以“太乙刀圭金丹法诀”,又黎姥山神人传与“景霄大雷琅书”,勤心修炼,道业大成。以济世教化利人为旨,常捻土为人治病,人称之为“陈泥丸”。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中,擢道院事。著有《翠虚篇》行世。宋宁宗嘉定(1208—1225年)六年(1213年),一云四年(1211年)四月十四日在漳州梁山水解飞升。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陈楠惠州博罗县白水岩人,以盘栊箍桶为生,浮湛俗间,人无知者,作《盘栊箍桶颂》。《盘栊颂》云:“终日盘盘圆又圆,中间一位土为尊,磨来磨去知多少,个里全无斧凿痕。”《箍桶颂》云:“有漏教无漏,如何水泄通,既能圆密了,内外一真空。”后得“太乙刀圭金丹法诀”于毗陵禅师;得“景霄大雷琅书”于黎姥山神人。每人求得符水,翠虚捻土付之,病多辄愈,故人呼之为“陈泥丸”。宋徽宗政和 (1111—1118年)中,擢提举道院事,后归罗浮以道法行于世。所至与人治鬼。潮阳民家女,苦孤厌,狂易无度,翠虚用雷符熏狐魅杀之。时披发走,日行四五百里,鹑衣百结,尘垢满身,间食犬肉,终日烂醉,莫测所知,而济人利物效应有不可掩者。尝之苍悟,遇郡祷旱。人忧死。翠虚执铁鞭下渊潭驱龙起,须臾阴云四合,雷雨交作,境内沾足,遂为丰年。过三山太义渡,洪流湍悍,船不敢行,翠虚扶笠而济,行钦管道上,群盗拉杀瘗之,后三日盗散复苏。游长沙,冲帅节,执拘送邕州,去数夕又回长沙矣。中夜坐,或含水银,越宿吐视,已成白金。乞于其徒,不顾。常自言阅世四十三,然有四世见之者。潮广中人,常问翠虚觅诗,自口缕缕而出皆成文理,但不肯尊书。竟未解其故。有《翠虚妙悟全集》行世,即《罗浮翠虚吟》。以丹法授琼山白玉蟾。其出入玉蟾常侍左右,翠虚于宗嘉定(1208—1225年)六年(1213年),一云四年(1211年)四月十四日在漳州赴鹤会罢。说与会主云:“我当来会里尸解。”会里不以为事,遂留四句,命玉蟾题之曰:“顶上雷声霹雳,混沌落地无纵,今朝符路便行,骑个无角火龙。”彼时玉蟾随侍。在漳州梁山,翠虚与一箍桶老者椅角入水而逝,其箍桶老者先有一斧在地,再寻其斧,斧亦不见。玉蟾叹曰:“此水解也。”当时有葛县厨在潮州宁乡县见之。翠虚与尉之父为之契,因寄一书使尉归潮达其父,后方知当日在此尸解,在彼见也。
    今存陈楠《翠虚篇》,包括“紫庭经”、“罗浮翠虚吟”、“金丹诗诀”等,均论内丹炼精化气凝神之法,在全真道中影响很大,遂被尊为“南五祖”第四代,尊号为“翠虚真人”。
    白玉蟾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因出继白氏,故又姓白,名玉蟾,又字白叟,号海琼子。宋理宗绍定(1228—1235年)二年(1229年)生于南海琼州(今海南省琼山)。自少聪颖,异于常人,十二岁举童子科,谙通诸经,兼擅诗赋书画。后因任挟杀人,亡于武夷改装道士,浪迹江东两湖、西蜀、闽广。曾赋诗自赞:“千古蓬头跣足,一生服气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云深处吾家。”嘉庆(1208—1224年)中诏征赴阙,对御称旨,命管太乙宫,一日不知所在,卒于盱江。著有《海琼问道集》《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先生文集》《玉隆集》《武夷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行世。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称:“先生世为闽人,以其祖任琼州之日,故生于海南。母以玉蟾名之,应梦也。字以阅众甫,一字如晦。自号海琼子,或号海南翁,或号琼山道人,或号武夷散人,或号神吏。幼举童子,长游方外,得翠虚陈泥丸先生之道,当时士大夫欲以异科荐之,弗就也,自得道之后,蔬肠绝粒凡九年,而四方学者如牛毛。其著书立言之异灵其之处,备见诸书。初先生事翠虚九年,始得其道,翠虚游方外,必与先生俱,逮翠虚解化于临漳,先生乃独往于罗浮、霍童、武夷、龙虎、天台、金华、九日诸山,蓬头跣足,一衲弊甚,而神清气爽,与弱少年无异。喜饮酒不见其醉,博洽儒书,究竟禅理,出言成章,文不加点,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大字草书视之若龙蛇飞动,兼善篆,尤妙梅竹,而不轻作。间至写其容。数笔立就,工画者不能及。受上清,行诸阶法。于都天大雷最著,所用雷印,常配肘间,所至祈祷辄有异应。进言休咎,警动聋俗。姓名达于九重,养素之褒,笑而不受,有愿从之游者,莫得也,有持刃追胁者,先生叱之,其人不觉坠刃而走,先生召之曰:“尔来,勿惊。”遽以刃还之。后纵游名山,莫知所终,或云尸解于海丰县。以《太乙刀圭火符之传》《九鼎金铅沙汞之书》《紫霄啸命风庭之文》传其徒彭耜字季益,号鹤林子。
    白玉蟾一生致力于传播丹道,广收门徒,曾创立过以“靖”立名的教团组织,为官府所认可,形成道教内丹派南宗的实际创始人。他的内丹理论,奉行南宗传统,力主独身清修,身力并行,终身不娶。他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为核心,掺合儒学和禅理,“心通三教,学贯九流”,该思想使宋元以后的道教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另外,他还“参受大洞法箓,奉行诸家大法,独于雷法尤著验”,常行雷法符咒,为人驱邪治病,除妖捉怪。尸解成仙后,诏封为“紫清真人”,世人尊称为“紫清先生”。
    南派丹法传至白玉蟾,实际弘扬的是《悟真篇》中的清修思想,因此被称为“南宗清修派”。传至陈致虚时,发挥的是《悟真篇》中的阴阳思想,因此被称为“南宗阴阳派”。
    南宗清修讲求的是“先命后性”,如张伯端说:“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不若炼铅先实腹,且教收取满堂金。”见《悟真篇》。明彭好古解释说:“虚心为性功上事,实腹为命功上事,二者俱有深义。然人心浮动,如何得虚 ?不若炼铅服气,先实其腹,使金精之气充溢其身,然后行抱一之功,以虚其心,则性命双修,形神俱妙,而大修之事毕矣。”见仇兆鳌《悟真篇集注》。从中不难看出南宗清修派的底蕴。其实南北二宗都主张性命双修,只是在修炼过程中处理二者关系时,侧重点不同罢了。南宗明显地侧重于炼形炼气。正如石泰《还源篇》所说:“真精与元气,此是大丹基。”
    南宗阴阳丹法分为凝神定息、运气开关、保精炼剑、采药筑基、还丹结胎、火符温养、抱元守一七个步骤,具体修炼阶次为炼己筑基、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五层。此中终不离火候、药物之妙用,对火候法度和温养指归的阐述比北宗要细密一些。同时南宗还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修炼方法与思想常常是仙佛参半,同样重视炼心炼己,但与北宗不一样的是,不是在下手时就要求这样,而是在修炼到第四层时才要求这样,即以命功起,以性功了。
    南宗阴阳派还吸收了《悟真篇》中阴阳交媾的思想,主张男女双修,即取同类坎中真阳,以接补己身离中之阴。此法分上、中、下三乘。上乘行“神交法”,即男不宽衣,女不解带,相对坐,以性情相交,气化感应,从而双修双补,利己而不损人,双方皆获采补之益。中、下乘行“体交法”。这些方法与采战御女术虽然有别,但容易受人误解并误入歧途,所以不轻传。
    南派丹书除上文提及外,还有张伯端的《奇经八脉考》《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夏宗禹的《入药镜笺》《阴符经讲义》《悟真篇讲义》,俞琰的《周易参契发挥》《易外别传》《玄牝之门赋》,翁葆光的《悟真篇注释》《悟真篇直指详说三乘秘要》《悟真篇注疏》,陆西星的《悟真篇小序》,彭好古的《悟真篇注》,仇兆鳌的《悟真篇集注》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