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星煜 抗战八年,我在重庆生活了六年;所喝的茶基本上是当地生产的沱茶,因为战时交通阻塞,要喝浙江的龙井相当困难也。 重庆的地名很有特色,在山区开发出一块平阳之地称为坝,大公报馆所在李子坝,就很出名。在江边形成的镇市称沱,唐家沱、牛角沱两处布满了许多机关、工厂。这些地名天天都上报纸。我品尝沱茶的时候,深信沱茶是重庆这一带水土培育出来的而不疑。 到了抗战胜利,回到江南,才品尝到云南的下关沱茶。应该说重庆和云南的沱茶各有千秋,也很难比出高下。但是孰早孰迟呢? 为了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多年。且不说沱江、沱水都在重庆、四川一带,而且四川的方言中确实常见“沱”字。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四川所写诗文,如“蛮溪、大沱,皆蜀砚之美名也”,可为确证。又“屈沱醉归诗满纸”之“屈沱”指屈原故居,固不在四川,而在湖北一带,并非陆游漫游云南所写也。 沱茶是一种紧压茶。茶为什么要紧压呢?这是加工方法的一种,除了为冲泡作准备之外,紧压有利于当时的保存和运输。可以设想当年的茶马古道上载运的茶恐怕基本上都是紧压茶。 紧压是制作加工的一种方式方法,至于成型,仍旧会呈现多样化。龙团凤饼是紧压茶,砖茶则是更普遍的紧压茶也。呈碗状者则被命名为“沱茶”了。 有人说:“滇西人习惯把块状物称坨”,因此把块状的紧压茶称为“坨茶”,后来演变为“沱茶”了。其实,称块状的“坨”,并不限于云南西部,几乎中国大部地区皆如此。据1999年版《辞海》所载“坨商”一词的解释,因为盐堆积为块状物,所以古代也称盐商为“坨商”。而四川的自贡乃盛产井盐的名城也,云南也可能产井盐,其历史与规模无法与四川相比。 有人说:因“此茶销往四川沱江一带”,又被四川人“用沱江之水冲泡”,“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沱茶”。这种逻辑推理过于怪诞,不能成立。试问龙井茶到了上海,用黄浦江水冲泡会改名黄浦茶否?试问碧螺春到了美国,用密西西比河水冲泡会改名密西西比茶否? “沱茶”,历史悠久的名茶,耐泡耐品,值得我们珍惜。其发展过程应该认真调查研究,不必草率地下结论。究竟最早是云南的特产抑或四川的特产?甚至两处同时产生的,也有可能。能找到第一手的实物或文献,才能令人信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