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圣”陆羽是如何煮茶的?这一失传千年的唐代茶艺终于有了科学答案。记者于此间正在召开的“2004年中日韩茶文化学术研讨会”上获悉,经过近1年的科学实验,专家们不仅第一次研制出了唐代饼茶,还用它验证、复原了陆羽的煮茶法,从而在千年之后首次科学地复原了唐代茶艺。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文华说:“中国人在散茶冲泡之前,一般都是煮茶吃。依据《茶经》等文献记载,许多人曾致力于恢复以陆羽煮茶法为代表的唐代茶艺,但大多是以文学家的想像展开的定性研究,主要体现表演价值。此次茶叶专家们以科学实验为基础,首次对唐代饼茶和陆羽的煮茶法进行了科学的量化研究与实践,不但首次复原了唐代饼茶和陆羽煮茶法,更是首次复原了唐代茶艺,在茶文化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茶是中国的“国饮”,也是世界三大软饮料之一。据考证,中国人饮茶是从鲜叶生吃咀嚼开始,后变为生叶煮饮,形成比较原始的煮茶法。唐时饮茶开始由粗放走向精工,尤以集历代茶艺精华、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艺专著的陆羽为杰出代表。陆羽煮茶不但讲究技艺,要求茶、水、火、器的“四合其美”,特别强调煮茶技艺,注重情趣,从而使饮茶成为一种艺术的实践。影响所及,辟茶室、办茶会、以茶会友渐成风气。皇宫每年4月也举办盛大的“清明茶宴”,法门寺地宫1987年出土的13件金银茶器就是唐代皇帝供奉的。仅据《全唐诗》不完全统计,涉及茶事的诗作600余首,诗人150余人。因其对世界各国的巨大影响,丝绸之路又被称为“丝茶之路”。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数十亿人口饮茶,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等饮茶习俗皆出于此。 参与“复原”唐代茶艺研究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姚国坤说:“要真实地复原陆羽煮茶法、复原唐代茶艺,首先要复原唐代饼茶的制作技术,用唐代的制茶工艺做出饼茶。为此,根据《茶经》规定的茶叶采制时间、采摘嫩度、饼茶加工工序、加工过程的注意点和饼茶质量的鉴别等,制定了采茶、摊放、蒸叶、捣碎、压模成形、穿孔、脱模、初次烘干和再烘至干的工艺流程,经过反复的比较实验,终对唐代饼茶进行了成功模拟加工,制做出了9种不同规格的方、圆两形唐代饼茶。” 姚国坤说:“有了饼茶,如何煮仍是大问题。陆羽当时提倡并为时人沿袭的煮茶法,距今已有1200余年,当年用煮茶法饮茶,除书本上的简单记载外,已无踪可觅。”姚国坤告诉记者:“根据《茶经》,我们采用山泉水、电热能(火)、瓷饮器,按陆羽煮茶技法要求,对陆羽煮茶法进行复原,探明了在当今条件下怎样煮茶才能印证陆羽煮茶的理论与实践。” 姚国坤说:“无数次实验证明,复原陆羽煮茶法和唐代茶艺,要把握好三个关键:一是煮茶首先要烤茶,烤茶要讲究远近、茶色和时间。在2千瓦热能条件下,饼茶离热源6至10厘米,且距离渐远,不断翻动以防烤焦;时间以6至7分钟为宜,此时饼茶香高味正。二是碾茶要适度。在烘干饼茶冷却后,将其敲成小块,再倒入碾钵碾茶,以16目至26目(孔径1.24毫米)间的罗筛选出粗细适中的茶颗粒,这样经煮后茶汤清明,茶味醇正,不会生苦涩味。” 姚国坤认为最重要的是煮茶时要调和,掌握好火候,协调好茶、水、盐三者用量的比例关系。他说:“当水温达摄氏86至88度发生‘一沸’时,每个人可根据每100毫升水投入0.2克盐(上下浮动0.02克)的比例加盐;当水汽增加,‘缘边如涌珠连泉’的‘二沸’时,舀出一瓢沸水待用,并用夹有节奏地向同一方向搅水,当中心出现旋涡时,按每100毫升水投0.6克至1克的茶量放入茶叶,至茶水‘腾波鼓浪’的‘三沸’时,加进‘二沸’时舀出的一瓢水止沸,随即端下煮茶锅,舀茶汤分成3至5碗。此时,边品茶,边尝点心,有滋有味,真是茶乐融融,唐代茶艺的精髓也即在此了。” 中国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茶专家程启坤教授说:“陆羽煮茶法是唐代饮茶文化的主体,其成功复原就是唐代茶艺的成功复原。在当今条件下,休闲文化、旅游文化兴盛,通过这种开创性的复原,可提供给今人体验唐代茶艺的机会,对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提升中国茶文化与茶艺,都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作者:冯国 边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