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一般旅行者的,则多以“悦来”、“吉顺”、“福星”等为字号,寓意客人旅途福顺。店匾之外还有楹联,“孟尝君子店,千里客来投”,“近悦远来,宾至如归”等是旧旅店街墙上的常见之联。“庭出暮接五湖宾,户开朝迎三岛客”的楹联还见载于中国宋元小说中。旅店匾额,店家多请名人手书,如北京打磨厂内的第一宾馆,其老匾即为清末大学士陆润庠所书,这不外是借助名人的影响招徕主顾。 明冯梦龙辑小说《穷马周际卖媪》在叙述唐代新丰市的旅店时道:“这新丰总是关内之地,市井稠密,好不热闹,只这招商旅店,也不知多少!”元杂剧中也有关于旅店的描述。《独角牛》中有这样一段旁白:“我来到这泰安州,我可便不住您那招商(旅)店。”《金凤钗》中也有:“问甚将着行货,做甚买卖,有甚资财,你到行旅招商店开。”“招商旅店”较多出现在元代城市中,与元朝政府优待商贾的政策有关。蒙思明先生在其《元代社会阶级制度》一书中提到:“商贾之特受优遇,为元代政治特色之一。……至商旅之征收,则屡有减低之令,… …,以保护商旅之安全。” 元朝政府对商贾经营商业如此优待,则元代民间多用“招商旅店”之字号也就不足为奇了。明时民间旅店受政府制约较多,其中“不下单客”就是政府的一项禁令。冯梦龙《醒世恒言》的“小水湾天狐诒书”中就有关此方面的描述:王臣见“城门已关,即投旅店安歇,到店门口,下马入来,……”。当王臣与客家正叙乡谊时候,“忽听背后有人叫道:‘主人家,有空房宿歇么?’主人家答道:‘房屋尽有,不知客官有几位安歇?’答到:‘只有我一人’。主人家见是单身,又无包裹,乃道:‘若止你一人,不敢相留’。那人怒到:‘难道赖了你的房钱,不肯留我?’主人家道:‘客官不是这般说,只因郭令公留守京师,颁榜远近旅店,不容许留面生歹人,如隐匿藏留者,查出重治。……,今客官又无包裹,又不相认,故不好留得。’”由此足见当时民间旅店受制甚多。 旅店在清朝为民间供膳备宿场所的统称,而无特指。今天,旅店则成为以提供住宿为主的、规模较小的民间旅馆。 四、饭店始见于元代,当时挂此字号的是民间饮食店或兼营住宿(提供铺席)的饮食店。 “饭店”字号源于唐宋时代兼营住宿业务的“正店”(酒楼)和“食店”。如唐代的雩县(今陕西户县)“食店”,“有僧二人,以万钱独凭房一日夜 ”,唐“汴州西”,有一家“板桥店”,店主人名叫“三娘子”,该店“有舍数间,以鬻餐为业”,因使其德行,故“远近行旅多归之”。元和年间,“客有先至者六、七人,皆据使榻”。这是食店兼营住宿业务两例。宋代元佑年间,青州城北蔡市桥有四家正店(酒楼),是资政殿学士王安礼门下的姜殿直所开,除卖钦食外,还兼营住宿业务。到元时,“正店”与“ 食店”则合而为一统称“饭店”。元代的杂剧《翫元江亭》中有“我要吃饭呵,走到那饭店门前”。这里,“饭店”是食店、酒楼。明代《醒世恒言》中的 “张淑儿巧脱杨生”中有“挽着手,同到饭店里安歇”。这里,饭店即旅店、客店。清末,饭店则成为大城市中的大型旅馆、外国饭店的字号。今天,饭店则成为提供食、宿、行、娱、购等综合性服务的、具有涉外性质的商业性的公共场所,是现代饭店的主要称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