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把中国清代的军事上落后挨打归结为没有采用火器,其实这是一种误会。火器对冷兵器的优势,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康熙的时代,火器的优势不是很大。 谈到火器,在当时不外乎步枪与炮两种。 西方步枪在19世纪中期以前一直是滑膛燧发枪,有效射程近,在一百多米,后装来复枪要到普鲁士与奥地利在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才开始使用。 因此在康熙年代,西方的火枪技术甚至连燧发也到不了(1690年代燧发枪刚在法国发明),停留在火绳枪吧?这种火力水平其射速与射程和杀伤效果才及宋代神臂弓的水平,所以当时西方的军队保留了长矛兵,而胸甲骑兵保留到拿破仑时代。 康熙年代的西方火枪比中国传统弓弩优点在于便于使用和训练,因为弓弩需要臂力和专门训练,火枪手训练就容易,可是你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满族骑兵,手持火绳枪,在一百五十米距离上,你能准确射击几次?而一个熟练的马弓手在百米距离上可以射出五箭了!更不用提滑膛枪的准确性差的问题了。 所以在清军比较了自己的骑射和明军的火器后,他们扬弃了当时的火枪,不是没道理的。 康熙时代正是西方三十年战争刚结束,在当时西方军队序列里面,依然保留了重骑兵,重步兵,长矛兵,苏沃洛夫在十九世纪初,仍然依靠刺刀白刃战击溃土耳其陆军一万五千人,就是因为火器效力依然不足。步枪火力从射速到射程到杀伤效力真正进能阻挡步骑兵的白刃冲锋,要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斯宾塞连发枪发明后了。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康熙跨越时代,去采用当时不存在的发明来发展火枪不现实,而当时康熙所能见到的火绳枪,实在不能确立对冷兵器的优势。 下面我们来看火炮。火炮的制造技术在康熙年代中国不弱。原因很简单。火炮的冶金技术西方完全靠中国传的,是铸铁技术,中国古代冶金的强项就是铸铁,所以自古中国的刀剑比较狗屎,因为那要靠锻打,明代抗倭战争中,日本刀把明军的刀剑连人砍成两截,弄得戚继光不得不发明了狼筅这等怪物抵挡日本刀。 可是造炮的冶炼技术就不同了,没有中国的铸铁术,西方人无法造炮!而中国在康熙年代落后的不是制造火炮的技术,反而是使用火炮的技术。 你用门射程三百米的小炮,可以用眼睛瞄了打,问题是当你手头有了射程一千米,甚至五千米的大炮,这就要用到几何学知识了。随着炮性能的改善,炮兵成为一个高技术兵种,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组建军委炮兵,苏联炮兵顾问就大肆鼓吹炮兵是优先选拔人才的真正技术兵种,他们说飞行员不过是机车驾驶员这种技术水平,真正需要技术人才的应该是炮兵!中国从明代开始,就没有使用火炮的人才。幸而一些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又幸而有一个他们的中国学生在明军中服役,又幸而这个学生和袁崇焕一起在明军服役,又幸而有几门西方大炮当时在袁崇焕军中,于是有了依靠西方大炮和西方炮术的宁远大捷。 后来这个学生又教会了许多明辽东守军炮术,包括孔有德等,所以孔有德降清,皇太极出迎,就是因为从此八旗有了炮兵! 后来清军的炮兵在各个战役中屡现神威,尤其到了康熙手中,在对戈尔丹的历次战役起到了很大作用,那么既然康熙年代中国的制炮术不差,用炮也很好,我们就不能说康熙对中国火炮的发展起了坏作用。而所谓火器专家戴梓的公案,只能说明一个火器制造人才可惜了,不能从大的方面来证实康熙破坏了中国火器发展。 至于康熙后面年代中国在火器上的落后,自有后人承担,我们总不能说,因为康熙为人精明,他就该负起所有的责任吧?那样以后谁还敢当聪明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