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古代数术 >

再论《算数书》与《九章算术》的关系(6)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国学文化 佚名 参加讨论


    [1] 李迪:《江陵张家山西汉墓墓主是谁?》,刊于《数学史研究文集》第四辑,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台北:九章出版社,1993年7月。第5-9页。
    [2] 李迪主编:《中国数学史大系·第一卷 上古到西汉》,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第292-301页。
    [3] 沈康身主编:《中国数学史大系·第二卷 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10-29页。
    [4] 陈跃钧、陈燕萍:《算数书》与《九章算术》,刊于武汉大学学报编辑部《湖北省考古学会论文选集》(一),武汉大学学报编辑部出版,1987年7月。第220-222页
    [5] 曲安京主编:《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纲——数学卷》,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2页。
    [6] 宋述刚、陈彰栋:《试论荆州古代数学》,刊《荆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8卷第5期(1995年10月)第27-29页。
    [7] 朱启新等著:《文物与数学》,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年10月。第53页。
    [8] 李兆华著:《中国数学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3月。第16页。
    [9] 杜石然:《江陵张家山竹简《算数书》初探》,刊于《自然科学史研究》第7卷第3期(1988年7月)第201-204页。
    [10] 李学勤:《中国数学史上的重大发现——江陵张家山汉简一瞥》,刊《文物天地》,1985年第1期第46-47页。
    [11] 李继闵:《东方数学典籍〈九章算术〉及其刘徽注研究》,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月。第16页。
    [12] 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11月。释文部分第249页。
    [13] 彭浩:《中国最早的数学著作〈算数书〉》,《文物》2000年第9期第85-90页。
    [14] 洪万生:《〈算数书〉初探》,刊《师大学报:科学教育类》第45卷第2期(2000年)
    [15] 城地茂:《〈算数书〉成书年代》,《世界华人科学史学术研讨会会场论文集》合订本,淡江大学历史学系、化学学系,2001年3月。第129-138页。“源流”似是“源头”或“源泉”之误。
    [16] 邹大海:《初观〈算数书〉》,刊《中国文物报》2001年3月14日第7版,又邹大海:《出土〈算数书〉初探》,刊《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0卷第3期(2001年7月)193-205页。又邹大海:《从〈算数书〉和秦简看上古粮米的比率》,刊《自然科学史研究》2003年10月第22卷第4期第318-328页。
    [17] 郭书春:《试论〈算数书〉的理论贡献与编纂》,刊《法国汉学》第六辑,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505-537页。又郭书春:《〈筭数书〉初探》,《国学研究》第十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307-349页。又郭书春:《〈筭数书〉与〈算经十书〉比较研究》,刊《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3卷第2期(2004年4月),第106-120页。
    [18] 邹大海:《初观〈算数书〉》,刊《中国文物报》2001年3月14日第7版,又邹大海:《出土〈算数书〉初探》,刊《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0卷第3期(2001年7月)193-205页。
    [19] 郭书春:《试论〈算数书〉的理论贡献与编纂》,刊《法国汉学》第六辑,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505-537页。又郭书春:《〈筭数书〉初探》,《国学研究》第十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307-349页。又郭书春:《〈筭数书〉与〈算经十书〉比较研究》,刊《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3卷第2期(2004年4月),第106-120页。
    [20] 胡平生:《阜阳双古堆汉简数术书简论》,刊《出土文献研究》第四辑,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12-30页。
    [21] 吴九龙:《银雀山汉简释文》,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12月。
    [22] 郭书春认为郑众所列是先秦数学的九个部分,邹大海进一步认为是秦秋战国时代数学的九个科目。《算数书》由69个条目组成,整理者的编排虽把内容相近的条目排在一起,我们看不出原书有系统的分类,这与“九数”或《九章》的框架相去甚远。
    [23] 邹大海:《中国数学的兴起与先秦数学》,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9月,第131-132,第144-146页。邹大海:《睡虎地秦简与先秦数学》,第六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代表大会(北京,2000年8月)及第九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论文(香港城市大学,2001年10月)
    [24] 彭浩:《中国最早的数学著作〈算数书〉》,《文物》2000年第9期第85-90页。
    [25] 日本张家山汉简《算数书》研究会張替俊夫等认为整理小组释读为“郓”的字应释读为“斬”(见:張替俊夫「張家山漢簡『算數書』訳注稿」,刊《大阪産業大学論集 人文科学編》112号〈拔刷〉,2004年2月)。如此则更说明《算数书》和《九章》差异很大了。
    [26] 郭书春:《〈九章算术〉汇校本》,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323-324页。
    [27] 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46-148页。
    [28]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年,44-45页。
    [29] 裘锡圭:《考古发现的秦汉文字资料对于校读古籍的重要性》,刊裘锡圭《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8-20页。
    [30] 彭浩.张家山汉简《算数书》注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1] 参考邹大海:《出土〈算数书〉初探》,刊《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0卷第3期(2001年7月)193-205页。《从〈算数书〉和秦简看上古粮米的比率》,刊《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2卷第4期(2003年10月)第318-328页。
    [32] 参考邹大海:《出土〈算数书〉初探》,刊《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0卷第3期(2001年7月)193-205页。特别是其中的比较表。
    [33] 郭书春:《〈九章算术〉汇校本》,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177页。
    [34] 邹大海:《中国数学的兴起与先秦数学》,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第74-87,126-160,498-513页。
    [35] 邹大海:《中国数学的兴起与先秦数学》,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第74-87页。
    [36] 《汉书·律历志》“备数”节说“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所以算数事物,顺性命之理也。……其算法用竹,径一分,……,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成阳六爻,得周流六虚之象也。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圜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度长短者不失毫厘,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累。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大于千,衍于万,其法在算术。宣于天下,小学是则。职在太史,羲和掌之。”(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12月,956页)。这里的“算术”似乎是一本书,或者与先秦的《九章》有关。《周髀算经》载陈子答容方问说天地太阳的大小,大阳星星的距离等问题都是“算术之所及也”(钱宝琮校点:《算经十书》,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24页),此处的“算术”似乎不是一本书,但也可能与先秦的《九章》有关。
    [37] 参考邹大海:《出土〈算数书〉初探》,刊《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0卷第3期(2001年7月)193-205页。
    [38] 参考邹大海:《初观〈算数书〉》,刊《中国文物报》2001年3月14日第7版。
    [39] 参考邹大海:《初观〈算数书〉》,刊《中国文物报》2001年3月14日第7版。邹大海:《出土〈算数书〉初探》,刊《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0卷第3期(2001年7月)193-205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