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院布局精巧,别有洞天 听完了老宅的故事,在姚氏兄弟的带领下游院子。姚青郎介绍,根据姚文青的规划,南院是接待宾客和主人主要活动场所,北院则主要是主人书房和女眷活动场所。南、北两院之间一墙隔开,原本无门相通,要到北院只有两条小路,一是从南院绕到后院,再从后院与北院相通的小门进入;二是进到前院,从前院的小门进入北院。这两处小门开得隐蔽,外人不知道,万一家里出事,女眷和小孩可从小门先行离开。但前院被拆后,不能相通的南北两院给姚家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于是,2007年整修时,在隔断南北两院的墙上开了一扇小门,这样就方便了很多。 穿过南院平房中曲折的通道,便来到了后院,后院以前曾是姚家的厨房,还是一处后花园,种植树木花草。文革时,厨房被拆,花草树木也大多作了红卫兵的柴火,仅有一株老树保留至今。 来到姚家老宅的北院,景色与南院完全不同,一栋二层楼房,旁边一溜儿回廊围成一所独立的院子,张炜介绍:原先回廊的外围还有一圈美人靠,文革时被住在这里的红卫兵当柴烧了,无法复原。 北院的楼房则是姚文青在原有建筑风格基础上,结合北方的窑洞式房屋、南方阁楼,以及西方的拱形窗户风格改造而成的。楼下是窑,冬暖夏凉,楼上宽敞,站在阳台上可俯瞰前面两院及门口和街道。二楼屋檐所用的天卷式构造,是一种典型的明代构造。挑梁的房架结构也被古建专家评为特色之一。房子的外墙和屋内本来还有诸多砖雕,但都在文革时被砸坏。据姚青郎先生回忆,1964年他曾来过一次老宅,记得墙上的砖雕雕有“夜战马超”“三英战吕布”“空城计”“梁红玉击鼓退金兵”“黛玉葬花”等中国传统故事,雕刻手法精美细腻。 从阁楼旁的一道长长的木质楼梯登上二楼,则仿佛到了另一番天地,与建筑外部的青灰色调不同,阁楼内的被漆红的木板隔成一间间小屋,墙上的壁灯照得屋内一片温暖。姚云郎说:“以前这里的房梁上,有着各种不同的木雕,后来被破坏。现在仅存一块完好地保存下来。”这里曾是喜好诗书的姚文青的书房,“爷爷喜欢结交文人名士,在西安住的时候,常常在此举行一帮文人朋友的小型聚会。”姚云郎说。 北院阁楼的一、二层之间,还有一间小密室,可用来藏东西或者遇到危险时暂时躲避。姚青郎先生说:“只有我祖母、母亲,还有我下去过,连我哥哥(云郎)都不知道入口在哪里。2007年修葺房子时候,我人在南京无法赶回来,工程人员不知此事,便将入口封死了。” 陕商博物馆,将在此安家 即将离开姚家大院,我们不禁感叹:如今的城市寸土寸金,能有这么大一个院房子真是令人羡慕。而姚云郎却说出了生活在老宅子的诸多不便:“在这样的老宅子里,生活和楼房里的完全不同。上厕所、用水都不方便。冬天阴冷,为了保护老房子,连火都不能生,夏天还稍微好过些,只是周围高楼包裹,通风不好,很闷。”姚家大院地势低洼,一遇雨天,地上便长满了青苔,湿滑难行。 走出姚家大院,门外墙上挂着的一块“陕商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牌匾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姚家兄弟透露,他们正在和陕商文化研究中心筹备一个微型“陕商历史博物馆”,以期让修复好的姚家大院为陕商文化和西安历史文化的宣传做些贡献。 文/记者赵珍 实习生毛毅娜 图/记者尚洪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