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北京的胡同之最,那可真是颇具特色,各有千秋。 说到窄的,先要数位于前门珠宝市街的钱市胡同,据说钱市胡同东边的入口处宽为0.8米,最窄处仅只有0.4米,两个人相遇时只有侧着身子才能挤过去。还有位于天桥永安路北侧的小喇叭胡同,此胡同南宽北窄,状如喇叭,中段纤细处只有约0.6米,即使单人通行也不宽余。 北京拐弯多的胡同,当数位于天桥十字路口西北侧的九湾胡同,它的东口在铺陈市胡同北部,西口连通校尉营胡同,全长约390米。我曾经从东西两端不同方向走进胡同实地数过,结果不多不少正好有九处拐弯,说明“九湾”胡同名符其实。 除此之外,还有最长的、最短的、最宽的、最古老的胡同。 要我说还应该再增加一项,那就是“最不起眼儿的胡同”,因为它们的位置往往不大引人注目,一不经意,它就会从你眼前划过——这就是方盛园胡同。 方盛园胡同位于原宣武区东部,骡马市大街南侧,东西走向,西口在迎新街,东口连通贾家胡同。这条胡同很有点儿特别,因为它不但带有拐弯,而且路段还因此宽窄明显不一。 从在迎新街的胡同西口进去,首先是一条狭窄的路段,宽度只有0.8米左右,走到中段时胡同就向北拐了一个弯,之后再折回继续向东,从这儿开始一直到贾家胡同的东出口,路段就豁然宽敞起来,如果你不是一直走过来,你会怀疑这不是同一条胡同。 关于方盛园胡同的渊源,据《燕都丛考》和《北京园林史话》的记载,方盛园原系安徽合肥昆曲名家方成圆(号盛园)先生故宅,位于南横街贾家胡同南口内。《方盛园记》中说:“成园号盛园,地以人传也”,“今盛园已变为小巷,仅有方盛园之名。”清《京师坊巷志稿》记有“放生园”之称,“东至贾家胡同,西至张相公庙。成圆先生,久负盛名于江南,清乾隆帝南游时,招为供奉,随侍来都,卜居于此。花木山石,颇有逸趣。时士大夫乐与之游,咏觞无暇日。方殁,家渐落,其后亦不能继其盛。后变为小巷,可通行人。民国初年尚有三拜楼楼基,已圮废,仅存方盛园之名。民国时称为方盛园,又称放牲园。方盛园名称沿用到1949年前后,后改为方盛园胡同。” 不久前得知迎新街和贾家胡同一带要拆迁的消息,于是我在一个周日的午后,专程赶来探访方盛园。在来之前我曾看到过一则消息,说“方盛园胡同没有附近任何一条胡同都有的红底白字街牌,只有一张门牌号大小的方块挂在东西两头的电线杆上”,这无疑给这条胡同增加了隐秘色彩,也不禁让我有一丝担忧:现在还能找到这条胡同吗? 从迎新街自北向南走进去不远,就在迎新街东侧的78号大院旁边,我找到了方盛园胡同的西口,并且在胡同口南侧的红砖墙上看到钉挂着一块红底白字的标牌——“方盛园胡同”。 虽然经过多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但这块胡同标牌还基本完好,字体也很清晰,而且是那种老款的标牌,并非新做,因为新做的标牌比老款的要宽大,加了白色边框,文字下面还注有拼音,这真是给了我一个意外惊喜,看来那条没有胡同牌的消息并不属实。 我赶紧拿出相机准备拍照,就在我找角度调快门的时候,正在胡同口对面闲聊的一位大妈缓步走了过来,面带慈祥的微笑问我:“你这照什么呢?”我说是因为喜欢,要照这条胡同和这个路牌。大妈微微叹了口气说:“噢,喜欢这胡同,这得快点照,不然拆了可就没了。”于是我趁机向她打听,这“方盛园胡同”的牌子是一直就有的吗,大妈说:“可不是吗,多少年了一直就有。可这胡同是最不打眼的,因为我们这里往北直接就能到果子巷,往南就能去南横街,买个东西什么的都方便,用不着走这个小胡同,所以除了住在方盛园胡同里的人,一般人很少从这条胡同穿行。”我又说,我家就在附近的粉房琉璃街住了几十年,可以说近在咫尺,可居然不知道还有这样一条胡同。大妈看着我有些懊悔的神情,笑着安慰我说:“这不新鲜,这附近的街坊不知道的多着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