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岁末的12月17日,是胡适诞辰120周年。这位大文化人,曾是民国时期新文化开拓者之一。历史上记载后来成了大汉奸的汪精卫,于1933年时,曾千方百计动员胡适出山,出任国民政府的教育部长,被胡适婉言拒之。美国记者斯诺的《西行漫记》一书中,曾留下了1936年在延安采访毛泽东时,毛泽东对胡适的评说。他说:“我在师范学校上学的时候就开始读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一时成了我心中的楷模。”到了国内革命战争年代,胡适目光虽不无失聪之处,但从中华文化发展的宏观视野去解析,他还是值得我们怀念的文化人之一。故而写此忆旧文章,以示怀念和敬意。 胡适落生在上海,但他童年的大部分时光(4岁至13岁),是在他故园皖南绩溪一个名叫上庄的小山村度过的。如果说一个人的童年潜影,将追随到人的生命暮年,并将影响到人的整个一生的话,这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小山村,无疑给了大学者胡适以生命的乳汁。从胡适的著作中,也反馈出了故园对他的影响,在他的诗文中,多次流露出他对故园中一草、一木、一石、一水的眷恋之情。 上庄享有中国村史的殊荣。中国徽墨创始人胡开文生长于斯;一代名冠五岳的徽商胡雪岩出生于斯;胡适又是从这个小村走向世界,因而绩溪上庄因出了“三胡”而享誉全国。可以这么说,一个小小山村升腾起璀璨三星,是中国历史上难以寻觅的;若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其内,胡适这颗文曲星则最为耀眼。走访胡适故园那天,清晨细雨迷离,待下车停步于石桥(胡适在其诗文中称之为“溪桥”),雨声中又闻潺潺流水之声,一条银链从乱石中飞流而下,穿过溪桥一路喧哗东流而去。此情此景已使人恋栈不前,再沿着水雾迷蒙的河水向山上眺望,河岸山峦叠翠,竹林在雨丝中酒醉般地婆娑起舞,使我们这些来此觅故的文人,似被此灵山秀水勾去了魂魄。直到胡适故居的女讲解员催促,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溪桥,步入上庄村巷。 应该说上庄是个石头铺就的村庄。记得昔读胡适书文,在其记述其母冯顺弟的章节时,曾提及他的外祖父是个每日担运石料的穷苦人。而上庄的每一条小巷,都是用石块铺成,想来那九曲回肠的条条石路,是累煞了挑夫们脊梁的。由此可见胡适的母系家族,出身劳苦阶层并且度日非常艰辛。胡适的母亲冯顺弟在年方17岁时,嫁给了比她年长30岁的胡适父亲胡传,因为当时胡传为官,所以她出嫁的目的十分单一,就是为了解脱其生活的寒窘。胡适4岁归乡那一年,胡传因病猝然辞世于厦门,因而少年时代的胡适,是在其母亲冯顺弟的浆育下生活的。胡适所以后来成了学者中的一名孝子,是与这段母子相依为命的生活密不可分。据史料记载,父亲胡传只是教过幼童年代的胡适认字,胡传病故之后,农村出身的母亲,成为胡适的全部依附。因而如果说胡适成年后,在婚姻上留下了什么不幸,与母子情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是其母冯顺弟为他操办的终身大事。他的妻子江冬秀,与胡适在文化上的差距若同南北两极,胡适完全是出于对母亲的孝道,而接受了这个并不和谐的婚姻现实。 穿过胡适故宅并不宽敞的前院,步入后院故居的屋舍,由于天空霏雨未停之故,正堂显得非常阴暗;加上多年来虫叮蚁咬的木柱,油漆早已斑驳失色,胡适家宅中所有房屋,都旧得如同僧舍斋堂一般。据讲解人员告知我们,尽管这样简陋,还是得益于改革开放年代,腾出了这个昔日的胡适家宅。室内无灯,我们十分费力地才看到胡适父子的画像和一家人的照片,悬挂在正堂内两侧的墙壁上。正堂中间留有书法家抒写胡适的一副对联,上写:“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三尺空无人。”对联写得有点孟浪,但不失后人对一代国学大师的敬崇。照片上的胡适俊秀潇洒,笑容犹若三月春阳;可是坐在胡适身旁的江冬秀,则长得圆头胖脸,没有一丝娇美可言——这破落的庭院与室内的有失谐和的照片,使我们一行来访故的文友,都为此而心态失衡。 胡适1962年病故在台湾,终年72岁。到他的生命终结为止,一直是与这位夫人相依相伴的。在许多胡适的著作中,都印有他与江冬秀的合影,照片上展示的情态,虽然不失为卿卿我我,但这并非胡适内心的真实写照。胡适17岁开始发表文章,20岁赴美留学,26岁开始了对八股文发起冲锋,写出《文学改良刍议》等激昂文字,27岁回国后出任北京大学教授,可谓一代文化娇子。可以想象,当时的大家闺秀和窈窕淑女,对胡适的倾慕者如彩云追月,胡适也是有七情六欲的血肉之躯,曾在婚后有过婚变的欲求,但是那位江冬秀将刀架于儿子的脖颈之上:“离婚也行,先杀了孩子。”能向封建八股吹响围歼号角的胡适,在家庭的方寸帏阁之间,却成了一个妥协者,这是胡适人文分裂的最大隐痛。据讲解人员告诉我们,之所以如此,是胡适怕为此而刺伤了母亲的心——因为胡适的婚姻,是其母冯顺弟同意并支持的;尽管胡适在北大任教期间,其母已然不在人世(冯氏病故于1918年绩溪上庄),胡适仍不愿违背亡母之命,在家庭生活上有所突围。 其母病故后,胡适曾偕妻子江冬秀来老家奔丧。他在《奔丧到家》一诗中写道:“依旧竹竿尖/依旧溪桥/只是少了心中狂跳!/何消说一世深恩未报!……”由此可见其母冯顺弟在胡适心中的磐石般难以动摇的位置了。指点封建文化容易,撼动家庭封建孝道难行——这是胡适人生乐章中的一段不谐和的变奏音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