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长髯飘动 勒马提刀:感悟"春秋楼"(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佚名 参加讨论
 已经入冬,春秋楼里的柏树仍是常青。进入春秋楼,关羽夜读《春秋》的塑像就一下入了眼。类似的甚至相同的塑像已经看过不下百次了,但这次却与以往不同,他侧身而坐,左手执《春秋》,右手捋髯,目不转睛,若有所思,赤褐色的脸庞似乎没有任何表情,却藏着难掩的愁思。春秋时代,篡位弑君频频发生,孔子删定《春秋》就是对“乱臣贼子”口诛笔伐,提倡“忠”、“义”。东汉后期,独尊儒术,忠义思想深入人心。关公一生看得最多的书便是《春秋》,他以武将之身,用自己的行为对儒家的教义进行了最好的阐释,而关公的千秋大义皆缘结许昌,这形成了很奇妙的事实,孔子说了一辈子的忠义,让关公给实施了,这两个不同时代的人,也成为汉文化圈里最受崇拜的人物,中国许多的庙里供奉着这文武两个圣人。
    下邳战败后,关公暂降曹操,寓居许昌。曹操惜才爱才,对关羽更是用心良苦,既赠袍子又赠千里赤兔马,正如他自己所唱“十二载侍关羽,我心神用尽”,不料却得关羽“吾愿随兄(刘备)从于地下”。曹操一番苦心却只能慨叹“仁者之人也”。及至赤壁之战,曹操逃走华容道,关羽才报了曹操知遇之恩,在和诸葛亮立下生死状的情形下,放了曹操一马。人说忠义两难全,关羽或许做得不是最好,也称得上很好了,正如门旁楹联所书“志在春秋功在汉,心同日月义同天。”
    春秋楼景区建筑除了关羽“秉烛达旦处”春秋楼外,还有内院,至于为什么是“一宅两院”也有说法。据《三国演义》载,关公降曹之时有三个条件,其中之一便是“二嫂嫂出,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皆不许到门”。别人不能到门,关公自己自然更不到,为了避嫌,他将一宅分为两院,和两位嫂嫂分开居住。为了消除两位嫂嫂的忧愁,关羽早晚必向其请安,但请安却并不到皇嫂居住的内室,于是便有了问安亭。曹操为之赞叹却又心有不甘,于是每晚赠与一支蜡烛供兄嫂共用。关公就是关公,抽出宝剑,将蜡烛一劈两半,与嫂嫂分而用之。于是,许昌又有了一种称之为“剑劈蜡”的扁蜡烛。
    1800年过去了,历代的演绎将关公的形象不断完美,于是他变身画像立于宅门之外,化身塑像供于堂屋之上,成为家中的守护之神。在日本,在韩国,在东南亚,甚至在美国,关公也被顶礼膜拜。在台湾,关公信众据称有800多万,很多人家都为关公立牌位,设香案。关公的仁、义、智、勇于当下来说,许是更有意义了罢。
    夕阳将下,春秋楼晕染于一片金色之中,我知道这是上天为关公戴上的光环。行将离去,却频频回首,关公是否感知,1000多年后,有这么一个人,为他魂牵梦萦,在那秋意已浓的院落里,搜寻他千年前已消逝的踪迹。关公始终没有抬头,始终凝视《春秋》,但在我心头却感到一种欢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