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北京琉璃渠村:曾特供皇宫和天安门大修用琉璃(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北京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村里实际人口180,其中130人是老人 
    记者沿着长峪城村西部的一条泥泞的小道上山来到永兴寺,找到了见证历史的大钟和那棵500多岁的大榆树——它就安静地站在寺门口。雨中,陪同参观的王维亮发现永兴寺的大门门轴断裂,两扇门板已经无法正常闭合,他试图将门掰回原位,多次尝试仍没有成功。走进寺内,记者发现不少门堂内竟然连菩萨都没有。“现在的长峪城人太少啦,寺庙看护人手也不够。”王维亮苦笑道。
    “我们也知道永兴寺没有佛像的问题,但建造佛像至少需要20万,资金来源是很大问题。”此外,人口流失的情况也让他头疼。村支书陈全刚坦言,现在的长峪城村共有户籍人口374人,而实际常住人口只有大约180人。这180人中,60岁以上就有大约130人,是典型的“老弱病残村”。“年轻人不愿意回来,都在外面打工,已经影响到了村里的长远发展。”陈全刚说。
    “要吸引青壮年回村,村里必须要有足够的就业、发展吸引力,因此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都需要各方面支持。”他说。
    资金的问题同样也困扰着琉璃渠村,别看一个小小的琉璃渠村,身上的光环可不少,既是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还入选了2012年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村里分管旅游工作的郭玉金说,刚刚评上那阵儿,过来村里考察的、参观的络绎不绝,村里着实红红火火热闹了一阵儿,村民们也都觉得是种荣誉,很有自豪感。
    但是,这一批批的参观考察过后,并没有为村里人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大家现在都觉得得了个‘虚名’,如果没有这些个名号,说不定开发商早过来拆迁了,大家也就都住上楼房了。”郭玉金觉得,这不仅仅是村民的意识和素质问题,老房子的用水、用电都亟须改善,经过现代化的加工,传统建筑难免出现“不中不洋”的尴尬场面。
    水峪村的村支书王庆波也坦言,“传统村落的修缮仅凭一村之力难以负担,许多村人现在居住的是20世纪80年代新建的住宅,也有不少人已搬离村落,住进了城里的楼房。因此,这些明清古宅的‘原主人’几乎不可能自费修缮房屋。村里一时难以拿出大量的资金集中修缮古宅、古建,维护的工作还要靠政府拨款、项目支持和社会力量。”
    此外,产权的界定也为传统建筑的保护带来了很多困扰。据琉璃渠村的郭玉金介绍,目前琉璃渠村里的传统民居都属于私人财产。村子无权干涉个人对于房子的改造。
    不过,好消息是,最近,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四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齐鸿浩说,指导意见中提到了“加大资金投入”,统筹各项专项资金,分年度支持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
    所幸古村保护意识慢慢渗透到村民心中
    虽然怨言不停、挑战重重,但是传统村落保护意识还是慢慢地渗透到了村民当中。
    在过去的几年里,琉璃渠村先后对过街楼、关帝庙和琉璃窑厂的商宅院进行了修缮。这些建筑都是区级或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以过街楼为例,是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创建,已经有250多年的历史。土生土长的琉璃渠村人郭玉金在这里生活了五十多年,据他介绍,这些年,村子里的人对于文物保护的意识比以前提高多了。“我小的时候,我们一群孩子经常拿着弹弓瞄打牌楼上的琉璃听响,现在可没人这么干了。我们2004年修关帝庙的钱还是从村民那里集的资。”
    最近的大修工程是2006、2007年对琉璃局的办公处所——琉璃窑厂商宅院的维修。这里是700多年前元代管理琉璃工作的局机关所在地。郭玉金说,修缮之前,院子里的杂草高过人头,已经荒废了很久。眼前修缮一新的房子,坐北朝南,青石基座,白墙、灰砖、红柱、绿檐,色彩搭配得煞是好看。现在,这儿成了村里的“琉璃博物馆”,存放着放映琉璃发展历史的老照片、天安门城楼及故宫博物院委托维修的琉璃老物件等。
    水峪村村支书王庆波也告诉记者,水峪村的古建筑维护也出现了很大转机。村里的娘娘庙历史久远,据说里面供奉着的“九莲菩萨”是明万历皇帝的母亲。庙门前银杏参天、枝繁叶茂,几乎村里每一个妇女都来参拜过“娘娘”。由于年久失修,已显得有些破败,不久前政府拨款决定对娘娘庙进行修缮。红墙绿瓦,记者眼前的娘娘庙外观已基本修缮完成,据参与施工的手艺师傅介绍,如今娘娘庙正在重塑“九莲菩萨”神像,再有三个月就可完工了。
    听老岳说长峪城
    成了民俗游重要一课
    近年来,前来长峪城消暑度假的人越来越多。村里农家乐民俗游开始蓬勃发展。村支书陈全刚说,为吸引游人,村里在2005年实现自来水24小时供水,又在2006年完成了上下水改造。2007年,一条从长峪城口到村的7公里道路通车。
    目前,村里已经有8户农家乐,完全按照青砖、小瓦、盘长窗的原有民居风格布置,每天可以接待约500名市民观光休闲。坐在古朴的小院里,可泡上一壶地道的黄芩茶,惬意地听着不远处永兴寺传来浑厚的钟鸣。
    村民岳长玲经营着村里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家农家乐。客人茶余饭后,他总是会给客人讲起长峪城的故事,从明代戍边屯关,到不远处的长城内外抗击日本侵略者,还有见证这些的那口老钟和那棵老榆树。久而久之,听老岳说长峪城也成了民俗游的“重要一课”。
    然而,村子的民俗特色道路还很长。陈全刚说,首先就是依托长峪城村的民俗特色,保护好青砖、小瓦、盘长窗的民宅,目前村里至少还有90户老宅院,这些都是宝贵遗产;其次是打造长峪城村的水岸景观;第三是进一步完善长峪城城垛、城墙修复,力求修旧如旧;最后的重要内容是,一定要保护、传承好社戏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之相比,琉璃渠村的“旅游出路”显得还要再漫长一些。门头沟区文委的齐鸿浩介绍说,2008年奥运会期间一大批煤厂被停,村子开始走上了漫长的“转型期”,目前转型还处于阵痛期。主打原始牌,将门头沟区的所有古村落一体化运营,实现区域景观化,是齐鸿浩为其勾勒的美好前景。  
    记者牛伟坤J191 张航J067 实习生孙乐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