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重庆现存数百座古桥 文物爱好者呼吁造册保护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重庆商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位于磁器口的仁寿桥,桥面已经成了一个“菜园子”。  记者 肖腾 摄
    重庆的小河小溪上,密布着数十座古老的石桥。它们大多建于明清时期,直至今日,其中不少桥梁仍是市民过河的必经之路。从去年12月20日起,我们推出的“‘桥都’寻老桥”系列报道引起不少热爱重庆本土文化的读者浓厚兴趣,包括网友“多多小马”在内的多位网友向我们传来了自己拍摄的重庆古桥照片。但记者近日从文物保护部门了解到,这些默默为市民服务的古桥,却很难得到“文物”的待遇。 
    数量
    全市仍有数百座 许多仍在用
    重庆主城不仅有两江环抱,也有众多的小河流。在这些小河上,曾有众多的古桥。
    “主城现存的古桥,目前还没有一个精确的统计数字。”重庆文物保护工作者、古桥梁专家李盛虎介绍说,根据粗略估计,主城现存的古桥大约有近两百座,多数分布在主城周边的乡镇中,以沙坪坝、巴南、渝北等区最多。
    据李盛虎介绍,重庆现存的这些古桥,绝大多数为石制,规模都不大,架设在众多的小河流上,供乡民出行之用,“从形制上看,重庆的古桥可以分为平板桥、拱桥和廊桥三种,其中廊桥都分布在区县,主城现存的只有平板桥和拱桥两种。”李盛虎说,从年代来看,这些石桥大多修建于清代,其中不少一直用到现在,历经上百年,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清初湖广填四川以来,重庆地区人口猛增,交通需求大增,而港湾甚多、河流纵横的重庆地形,客观上为大量桥梁的修建提出了需求。”李盛虎说,重庆今日的“桥都”之称,不仅源于两江上雄伟的跨江大桥,也有这些古老小桥的一份功劳。
    作用
    曾连通川东交通 跑商之要道
    重庆为何会有如此多的石桥?对此,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专家高勇表示,石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创造,而重庆之所以大量存在,除了特殊地形的需求外,还因为这种建筑形式非常适合重庆的特点。
    高勇介绍说,重庆多山,且山体多为岩石构成,这就为大量石桥的建筑提供了充沛的材料,“另外,要建石桥,必须要有稳固的地质条件,而重庆地表由大量岩石构筑,正是十分稳固的地方。”
    “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石桥,正是成百上千座这样的小桥,构成了古代重庆陆运交通必不可少的部分。”《中华民居》文史顾问肖能铸说,重庆自古为川东门户、交通枢纽,在古代交通条件下,来自川东乡村的货物要经过重庆多如牛毛的小河,涉水无法通行,用渡船又太过麻烦,因此,众多石桥成为过往商客的必经之路。无数来自川东乡村的山民与山货,顺着这些小桥踏入朝天门码头,连起了外面的世界。
    另外,从美学角度来说,重庆的石桥也有着其独特的地位。肖能铸表示,石桥既是一种交通工具,同时又将建筑、艺术和科学和谐地融在一起。“在过去,这些石桥的结构、建造规范,乃至桥身的装饰,都有着严格的规范和讲究。”肖能铸说,时至今日,重庆一些石拱桥的券拱、平板桥上的雕刻,都是画家、摄影师眼中不可多得的美景。
    现状
    石桥难得修葺 多数结构完整
    尽管曾是乡民与外界连通的渠道,但随着时代发展,新的交通方式投入使用,古老的石桥逐渐被人遗忘。
    主城现存的石桥数量不少,但其中能得到妥善保护的却不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古桥很难修葺一次,一些桥边的居民甚至表示:几十年来都没见有人好好修葺过这些古桥。
    记者调查发现,仍然有部分古桥由于难得修葺,已经在岁月中慢慢腐朽。记者在江北区茅溪看到,当地建于清道光年间、三孔券拱结构的高大石桥“偃月桥”,不但桥体砖石多有损坏,桥面也长满杂草,几乎不能通行了;而位于江北寸滩老街的单孔石拱桥“至善桥”,桥面上更是长出了茂密的树木,当地居民说,从上世纪80年代寸滩老公路桥建成后,这座建于清代的石桥便不再通行,也没人关注它了。
    而位于磁器口的“仁寿桥”,桥面干脆被全部翻开,铺上土种蔬菜,变成了一个菜园子。据当地居民介绍,这座由桥改成的菜园已存在近十年了,“反正这桥现在没人走,我们也不晓得是不是文物”。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这些小桥周边,基本都没有明显的“文物保护”标志。
    “的确有部分古桥遭到了损坏,但在重庆范围内也不乏保存相对完整的古桥。”文物保护工作者、古桥梁专家李盛虎认为,由于石桥本身保存时间长,加上许多石桥至今仍在使用,还是会得到一定的保养,因此重庆现存的石桥,大多主体结构仍保持完整,“目前的损伤,大多出现在桥面、桥身雕刻等部分,没有结构性的损坏”。
    声音
    盼老石桥有“文物”待遇
    “这些建于清代的石桥,当然应该算是文物,但相对来说,它们的文物价值一般较低。”1月14日,记者咨询了我市文物保护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对于主城的古桥,只是作为一般文物点进行登记,也有的是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可大多数没有明显标志,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由于数量庞大,各地区情况不一,因此对石桥的监管有一定的滞后性。
    尽管现状尚可,但李盛虎等古桥梁爱好者仍期望古桥能得到更好的保护。“现在对于石桥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保护规划,甚至没有全面的精确统计,几乎都是各地文管部门自己在保护。”李盛虎说,由于总体状况不明确,力量分散,迄今为止,主城的石桥中还没有一座被列入市级保护文物名单,相比之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嘉陵江大桥等“小字辈”则早已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没有这些石桥,重庆的‘桥都’之名就少了一半内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物保护爱好者表示,“希望文管部门能建立起一个专项规划,对重庆的石桥进行统一的保护。”
    记者 肖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