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百年古村落 京西古驿道上灵水"举人村"(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北京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据明《宛署杂记》载:“灵泉寺在凌(灵)水村。起自汉时。弘治年(1478-1505年)僧员海重修,庶吉士王伦记。”此寺是古籍中有关门头沟区境内寺庙的最早记载。灵泉寺又称灵泉禅寺,原名瑞灵寺,明代改为今名。该寺坐北朝南,现仅存山门及影壁,汉白玉质须弥碑座一个。山门为歇山式砖石结构,面阔4.1米,进深2.5米,大脊筒瓦顶,有砖兽、垂兽及三小兽,双层砖檐,檐下四角吊有风铃,券门为石雕件拼砌而成,门额有“灵泉禅寺,大明嘉靖癸巳(1533年)七月吉日重开山第一代住持圆恭立”等字。
    门头沟区在秦、汉至北朝时,西部属上谷郡蓟县,东部主要属广阳郡。唐属幽都、广平两县。五代及辽初称玉河县。后属宛平县。解放后一部分划属河北省宛平县,一部分划属北京市的十六区(曾划属过二十区);1952年两地合并为京西矿区。1958年随房山县划归北京市,将矿区一部分划归房山县,并以京西矿区的大部分建为门头沟区,这是门头沟区定名之始。门头沟区内古迹很多,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等都闻名国内。但从掌握的资料看,除灵水村灵泉寺外,目前尚无建于汉代以前的记载。潭柘寺原名岫云寺,始建于晋朝,距今1700多年。戒台寺始建于唐,距今1300年。妙峰山上古庙是辽代所建,以庙会闻名。此外,如斋堂的灵岳寺建于唐贞观年间,以后又建起斋堂下院,形成东、西斋堂。
    门头沟区清水镇上清水村西北的一座古刹,也给灵水的建村年代提供了有力证据。上清水村西北有座双林寺古刹,辽称清水院,为瑞云寺(在房山区史家营乡曹家房村)之下院。寺内有辽统和十年建造的经幢,上面记有玉河县灵水一带的村落情况。
    双林寺古刹内的经幢建于辽初,与该地玉河县的称谓相符。
    经幢上多数捐资村落和邑众都是斋堂川内的玉河县民,直接见于经幢的辽玉河县村落有:清水村、斋堂村、胡家林村、齐家庄、青白口村、交道村、僧道岩等。又根据题名者姓氏分析判断,还涉及梁家庄、燕家台、灵水、淤白、苇子水、干军台、庄户村、杜家庄、努财口(今称奴才岭,在齐家庄西南10余里)等。辽统和十年,当时已有灵水村民的记载,可见灵水成村的时间应在辽统和十年之前,至今最少也有一千多年历史。
    ■灵水村恰似“四灵”之一的乌龟,相传灵水即源于此
    灵水村的面积约6.4万平方米,三面环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略呈长方形。前罩抓鬏山,后靠莲花山,村依山而建,水绕村而流。其整体形象,恰似一只头南尾北的乌龟,龟为“四灵”之一,相传灵水即源于此。村民为多姓聚居,计有刘、谭、王、林、田、白、杜、寇等姓,以刘姓和谭姓为村中大姓。村内有三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与两条南北走向的街道相交,民居布局完整有序,规矩严整,有些地方大有辽、金遗风。
    村中心地带,为南北向五座相连的四合院。据民俗学家袁树森先生介绍,这五座相连的四合院与众不同,其正门和后门均设在宅院的中间位置,与二门正房过厅连成一条直线。所有正房中间均为过厅,可以穿堂而过。从第一座宅院大门进入,可以一直穿过这五座院落,直到后花园出后门。与北方四合院不同的是,这座四合院的大门平时不开,而是在每个四合院的东侧,都开有旁门,作为日常出入之用。当正门和后门打开时,则五院相通,形成一个大户人家;正门和后门关闭时,各院均走东侧旁门,这样每个四合院便自成独立单元,所谓“合中有分,分中有合”。这种建筑形式在北京及西部山区都是较少见的。
    在古村主中轴线的中部,现存有一座门楼,砖仿木结构,悬山顶,墙壁磨砖对缝,墙体厚实。顶部用砖仿木双层橼头,两侧悬山出檐,砖雕简洁而讲究,花饰粗犷而秀美。门口较低,没有门墩、迎风盖板、门簪之类的装饰物,具有明显的元代建筑风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