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石库门:从江南庭院到市民空间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社会科学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石库门借鉴传统江南民居的特点,保留了一些传统人伦尊卑有序的理念。同时,为适应商业社会的变化和租界有限的生活空间需要,石库门结合欧式的连排布局设计,构成一种能基本适应中国传统家庭在新的城市环境中生活方式和居住理念的建筑样式。这种以“门”为名称的建筑“原型”,是在上海城市土地紧缺的地理条件下,为了满足大量人口的居住需要,也为了适应商业社会私密性日益增强的要求。
    
    上海是近代中国建筑业的发源地和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鸦片战争后的短短几十年里,西方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纷纷在上海矗立,使其获得“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但数量最多、最有代表性的上海近代建筑样式,是旧式里弄住宅的典型样式——石库门。20世纪50年代前,石库门曾占上海居住房屋总面积的60%以上。学界已有大量的石库门建筑研究成果,但传统江南民居的结构体系和建筑空间如何影响了石库门建筑,传统江南民居文化与市民文化如何在其中融合、流变,相关研究还较为薄弱。
    城市生活对“门”的塑造
    “石库门”的名称由来,至今说法不一。或认为其大门外形以石为框,显其坚固,内部结构又类似仓库,故称“石库门”;或认为古代帝王的宫殿有路门、应门、皋门、雉门和库门五门,诸侯的宫殿有路门、雉门和库门三门,两者都把最外面的大门称为“库门”;或认为其与官府仓库的黑漆大门铜门环类似。或许,以“库门”之“库”作为此类建筑的名称核心,有强调“储藏财物”的意义,表露出当时迁居上海的江南富户对于传统民居藏财的留恋心态。
    石库门建筑的风格是多重的,既有来自西方的手法,也有来自传统江南民居的造型。石库门大体坐南朝北,外形由门框、门楣和门扇组成,颇显高大。门框早期多用石头砌成,后期则混用石头、砖头和水泥等。门楣早期基本上沿袭了传统江南民居的建筑风格,常模仿仪门采用中国传统砖雕青瓦压顶门头的式样,后期受到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常用三角形、半圆形、弧形或长方形的花饰,类似西方建筑门窗上部的山花楣饰。
    传统江南民居所具有的等级观念在石库门建筑中明显淡化。石库门的住宅单体平面接近于江南传统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形式,早期多由三开间二厢房或五开间二层楼的格局组成,基本上保存了传统江南民居左右对称、尊卑有序的空间秩序。但由于标准化的统一设计,传统江南民居中显示身份等级的特征,在石库门建筑中逐渐被削弱,不再有四柱三楼或五凤莲花的门饰,由此失去了传统江南民居对于有功名者的表彰,屋主身份的公示作用和主人的文化品位也无从体现,只是门墙雕刻尚有少许审美指向。石库门厚实的木门是家内家外的疆界,体现出防卫的实用功能。相应地,造门工匠技艺展示的天地变得越来越小,门的设计主要考虑的是牢固而不是美观。这是城市生活对于建筑中“门”的塑造。
    淡化的空间轴线
    传统江南民居尽管大小不一,但有两条规律:一是基本上为一层两层,很少有三层;二是堂屋以间为单位,三间、五间或七间,大户和小户人家的差别在于前者由间组成合院,再由合院组成群落,后者是一字型的三五间。明代以后,住宅建筑的形式趋向统一协调,等级差别仅体现在尺度的大小上。传统江南民居的平面布局,受到宗法社会的礼仪秩序、纲常伦理、尊卑名分、性别内外的约束。这种“人伦格局”的民居中存在一条空间之轴:门—门厅—院落—中堂—照壁。这是供团聚、议事、会客和祭祀之用的轴线,它规定了祖先与神灵、长辈与晚辈、男性与女性、内事与外事、私事与公事、生活与生产、日常生活与节日礼仪、正房与偏房、亲与疏、嫡与庶、主与从等关系。
    作为传统江南民居整座住宅主体中核心的堂屋,一般为三堂:上堂为祖公堂,中堂为议事厅,下堂为门厅。堂与堂间以天井相隔,在大门、天井中轴线上设置的堂屋并不住人,其主要功能是摆放神祇和祖先的牌位以供祭祀之用,或用于迎宾接客、议事等。打开传统江南民居中轴线上的堂屋正门,是接待宾客的最高礼遇。传统江南民居中的廊房是家族成员的起居房,位于堂屋旁的耳房是长辈的居室,晚辈住在左右厢房。中轴线靠后位置上的正屋两侧,有厨房、客房、佣人房等。在传统江南民居中,最好的堂屋留给了神祇和祖先,原因在于:在儒家看来,祭祀和礼仪的重要性超过人居,道德理念高于现世的欢乐。
    石库门借鉴传统江南民居的特点,保留了一些传统人伦尊卑有序的理念。同时,为适应商业社会的变化和租界有限的生活空间需要,石库门结合欧式的连排布局设计,构成一种能基本适应中国传统家庭在新的城市环境中生活方式和居住理念的建筑样式。这种以“门”为名称的建筑“原型”,是在上海城市土地紧缺的地理条件下,为了满足大量人口的居住需要,也为了适应商业社会私密性日益增强的要求。
    石库门三开间二厢房或五开间二层楼的早期格局,尚有传统江南民居中空间轴线的存在:以天井为中心,客堂间与两侧厢房形成一组与天井相互呼应的空间关系。但在石库门的衍生过程中,这种中轴线渐被淡化。石库门黑漆大门面对的客堂间,已无传统江南民居所蕴涵的众多庄严作用,但仍保留了一些高下尊卑的特征。不少大户石库门建筑的客堂间里也会供奉神祇和祖先的灵位。不过,在石库门中,家长的地位超过了神灵,祭祀的色彩明显淡化,人居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此外,传统江南民居常采用可移动或者可装卸的板壁、屏门、屏风、格扇门窗等,这种灵活的屏隔方式是其一大特色。倘逢佳节或红白大事,全部拆卸,成为敞厅,与前后院连成一体,甚至可以作为临时的书场和戏院。在夏季,楼上隔扇可全部卸掉,敞若亭轩,四面透风,凉快爽人。这种利用灵活的屏隔来改变建筑的室内面积大小的方法,也被后来石库门建筑的设计者吸收,石库门厢房前后多采用板壁、屏门,极易前后移动来改变空间的大小。
    从家族社会到家庭结构
    石库门借鉴传统江南民居的特点,保留了一些传统人伦尊卑有序的理念。同时,为适应商业社会的变化和租界有限的生活空间需要,石库门结合欧式的连排布局设计,构成一种能基本适应中国传统家庭在新的城市环境中生活方式和居住理念的建筑样式。这种以“门”为名称的建筑“原型”,是在上海城市土地紧缺的地理条件下,为了满足大量人口的居住需要,也为了适应商业社会私密性日益增强的要求。
    石库门所带来的不仅是建筑样式的变化,而且伴随着居民构成的变化。传统江南民居中居住的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石库门建筑中居住的则多是没有血缘关系的邻居,这是家族社会向家庭结构变化的一种标志。离乡背井的移民不再需要家族祭祀的沉重包袱,新市民也没有过多交际排场的礼仪,石库门空间最终使家族制度在其间无法生存而最终得以瓦解。传统江南民居的繁复功能,在石库门这里浓缩为人居这一本质命题。它不仅改变了居住理念和居住者的身份,而且改变了传统江南民居所蕴涵的生活格调,从而建立起新的城市伦理。
    上海的石库门建筑和蜿蜒曲折的里弄,曾是绝大部分上海市民的生活空间和社会空间,这些有限的居住空间满足了当时上海人居住生活的基本需要。在逼仄的空间里,有着亲切的人性化尺度,构成了丰富多彩而又生气盎然的市民文化空间,成为滋养上海城市文化和市民群体性格的土壤。此外,石库门和里弄空间中酝酿着各种变数,今天生活在石库门的跑街先生可能一夜暴富,明天能买下花园洋房;今天住在石库门亭子间里的跑龙套配角,明天可能一举成名而成为大牌演员。石库门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可能性,这也是近代上海文化的精髓之一。
    (邹振环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