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七,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二十七宰鸡赶大集】 年谣称:“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是说这天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上店赶集、集中采购。春节期间的“上店赶集”虽然也有与往日集市贸易、购缺卖余的内容,但更多的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总之,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因此这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在天津还有这样的民俗: 二十七宰公鸡,虽然也是忙活年饭,这里面却隐藏着父系社会的特征。为什么一定是公鸡呢,母鸡难道就不行吗,很少有人思考这个问题,深究起来就会明白,在以男子为主导的父系社会,人们的潜意识里已经认同了男子为大的观点,认为雄的就好就是第一,而过年这么隆重的节日,自然也就要宰一只公鸡了,而且公鸡本身就很漂亮,雄赳赳的显着气派。这天宰好炖熟的公鸡要在除夕的盛宴上登场,而且是整只鸡盘在一个碟子里摆放在桌子中间,盛宴上是不能将其拆解成一碗鸡块,而且天津人还给它取了一个好名头,叫做大吉大利。 除夕当天并不能将这只鸡吃得一干二净,摆上桌后大家只象征性吃上几口,然后就等着晚饭结束,把这个菜与其他剩下的饭菜一道撤下来,但公鸡还单独保留着。以后每到吃饭时,这只公鸡都要再被端上来,人们吃的时候同样要遵循只吃一点点的规矩,一直到鸡肉有些发酸了,大家才赶紧将鸡肉吃干净。这只全身整齐的公鸡,因为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节日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摆一摆,表达了人们企求吉祥的心愿。 年节厨房里的活多,刀也自然用的费,在过去这一天还是磨刀师傅最忙碌了一天。而如今,磨刀师傅也少见了,而家里的刀也因为用了好钢变得锋利,是几年难磨一次了。 老北京人在腊月二十七这天也有宰公鸡的习俗。除了昨天炖肉今天炖鸡以外,还要准备更多的肉菜、素菜等以备过年时候享用。每天厨房里都是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外面冰天雪地北风呼呼,一推门,就是各种香味儿和着热气扑面而来,还有满屋子的笑语喧阗,屋外的鞭炮齐鸣。 年,就这样带着形、声、色、香、味,定格在记忆中。 老北京过年在腊月二十七这天仍旧继续昨天的工作洗衣服、洗澡,有腊月二十七洗疚疾,洗旧泥的习俗,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传说在这天沐浴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气,洗去一年来的疾病,其实就是为了祈求来年能健健康康,无病无疾!京城也就有了“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而把腊月二十六的洗浴称为“洗福禄”。 山西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过年歌谣: 其一是“ 二十三 ,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 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跃心理。 【洗疚疾】 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