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门楣字匾的印记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住在楼房里,出出进进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想来想去,啊,那昔日萦绕眼前的门楣上的字匾不见了。门楣上的字匾,蕴藏着深沉的民俗文化,记录着农村变迁。不管哪一家盖房,都要在大门的上方,用楷书、隶书、宋体或书法名人的狂草,在一米见长、近半米宽的砖磨、石雕上镌刻四个大字,大凡来人登门,都要举目瞻望、默念,别出心裁的字匾,便引来一番赞叹和好评。
    门楣的字匾从有院落时就一直沿袭下来,它有农家的热望,有农家的期盼,也有农家的鸿鹄之志。我对门楣上的字匾没有过多的考究。我想,除“耕读人家”、“紫气东来”、“天道酬勤”等字匾是几百年来沿袭下来的外,有许多为应景之作,针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人文教育、宣传理念而设定。
    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的房屋,多为土坯房屋,房屋四角用砖砌而起,门窗砌上砖,四周用土坯垒起,住房是简陋了些,但作为门面的门楼,不能含糊,用砖砌起,叫做砖包疙瘩,在当时是富有和气派的象征。门楣上的字匾用砖磨刻写,多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爱社如家”等。那时农民家里、心里就像是一张纸,没有家底,也没有私念,一心想着集体、国家。只要能为集体、国家多作贡献,再苦再累心也甜。那些字匾是发自他们内心的情感。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有了土地、吃穿,过上了安稳日子,怎能不知恩图报呢!
    文革时期的住房,与五六十年代没有什么变化,但门楣上的字匾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异,新盖的房屋门楣字匾写上了“斗私批修”、“大公无私”、“红心向阳”、“兴无灭资”等字样,用红漆漆着,显得醒目而刺眼。它好像在默默关注着文革,这些语言硬邦邦,像一根根棍子戳到人身上。那时,那些“耕读之家”、“光宗耀祖”、“书香门第”被铲掉,留下疤痕。这是一种印记,它在散落着土尘的摇曳下,记录着流年岁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天蓝了,地绿了,山清了,水秀了,城市变了,农村变了。农村一改昔日的破败,破旧的土坯房不见了,整齐的村道两旁,屹立着两层楼,青砖绿瓦的门楼,高大而气派,门楣上的字匾多姿多态,有青石雕刻而成的字匾,有大理石磨制而成的字匾,有镶着龙凤的烤瓷字匾,其字匾也百花齐放,众星捧月。“日耀华门”、“耕读务本”、“龙凤呈祥”、“清昂寰宇”、“勤俭廉明”。既有高远的志向,又有幽香的韵律,轻柔而耐人寻味。这些门楣字匾反映了农民走进新时代、当家做主人的气质,丰衣足食、生活安定的天伦之乐,成了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如今,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城镇化的建设,形成包围农村之势。也许在一些农村,民居将由楼房代替,门楣上的字匾渐渐消逝,欣赏字匾的雅趣也随之消失了,流年的陈迹远去了,字匾里的故事失传了。流年似水,那中华文化传统的字匾,会永远刻在我们的记忆里。(梁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