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南北风格的清代院落钟家院 高石坎老街,山城老重庆的缩影 文化印记 众多的文化遗址,是磁器口千年文化的见证,是古镇多元文化的载体。今天,它们正得到各级精心的保存与呵护。 1.宝轮寺 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至今已有1000年历史,为重庆市最负盛名的佛教名刹之一。传说明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燕王朱棣逼迫退位而辗转流落到磁器口避难,曾在此隐居,又称为龙隐寺。大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斗拱木架结构,宏伟壮观,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黄桷坪牌坊、《磁器口赋》和石碑 牌坊由古代“衡门”演变发展而来,最初仅起空间分界、标识导引和装饰美化作用,宋代发展为独立建筑形式。《磁器口赋》由磁器口的民间书法家、乡土诗人朱墨先生撰写,展现磁器口的发展历史,展望磁器口辉煌的未来。 3.钟家院 钟家院建成于1890年左右,主人是在磁器口长大的钟云亭老先生。整个院子既有北方四合院韵味,又极具南方民居精致典雅的特色。院内展示明清古床、花好月圆桌等文物,是清代民居的重要展示场所。 4.宝善宫 磁器口九宫十八庙的著名道观,是善男信女祈福求愿之地。在民国期间改为嘉陵小学,丁肇中先生曾就读于此。现该院改建为陶瓷馆,系统展示陶瓷与磁器口文化发展的历史轮廓。 5.深水古井 古井水质清澈,冬暖夏凉,常年不枯,相传明建文皇帝曾于井中躲避追兵。 6.鑫记杂货铺 是渣滓洞、白公馆难友们与外界交换信息的主要窗口,当时地下党重要秘密联络点之一。《红岩》小说中“华子良”的原型韩子栋,就曾通过此处递送出很多珍贵情报。 7.汪逆跪像 为纪念抗战阵亡的将士而塑的大卖国贼汪精卫、陈璧君夫妇的跪像。 8.高石坎 极具山城特色的青石老街。 9.古码头 明清时期转运物资的古渡码头。位于嘉陵江边,形成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民国达到极盛。明朝“前七子”诗人王廷相有“苍山冥冥落日尽,古渡渺渺行人稀”之诗句。 10.文昌宫古寨遗址 现存一段古寨墙,一道古寨门。立有建文帝的雕像,为传说中其离开磁器口时的形象。 11.吊脚楼 一江两溪三山四岸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丰富的吊脚楼景观,她与四合院民居反映北京人的大气和安稳,与石库门建筑反映上海人的精细和开放,显然很不相同。今天,吊脚楼不再是重庆人居住的处所。而磁器口吊脚楼,作为生态符号的建筑形式,供人们观赏回顾,透射着祖先顽强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12.九石缸河滩 位于嘉陵江畔,传为明末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攻入重庆的宝地,有“石缸对石鼓,黄金万万五,谁人能知晓,买下重庆府”的民谣流传至今。河滩上留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1939年,中央大学曾在河滩旁发掘汉代崖墓群,墓壁上有“永寿四年”(即公元158年),“延熹五年”(即公元162年)的题记,并出土陶俑、陶器若干。 13.百年老店聚森茂旧址 聚森茂是重庆著名酱园之一,其产品曾畅销长江中下游地区。 14.小重庆碑 位于古镇丁字路口,字迹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游览磁器口,见其繁荣有感而题。 15.双龙古桥 位于金碧溪上,建于清代,古桥两侧雕有两个龙头龙尾,用于镇压洪水,世称“双龙桥”,至今保存完好。 16.四川省乡村建设学院旧址 该学院创办于1933年,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省立教育学院,是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的前身,现旧址尤存。 特色民俗 1.民乐表演 在古镇的茶楼内经常有民间艺术家演奏民乐,以最淳朴的方式展示古老的民乐特色。 2.川剧吐火表演 川剧是中国戏曲中十分罕见的集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为一体而构成的剧种,在重庆地区特别盛行。川剧中的绝技包括变脸和吐火等。 3.舞龙表演 特色民间艺术。 4.更夫文化 磁器口古镇仍保留着更夫打更的特色。 5.蜀绣 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其绣刺技法甚为独特,至少有100种以上精巧针法绣技。 6.剪纸艺术 邓和平剪纸被列入沙坪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她用一张纸和一把剪刀,信手剪来,便是一幅造型逼真、千姿百态的图案。2010年,邓和平受邀参加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展现磁器口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7.叶脉画工艺 是一种独特的民间绘画艺术,它巧妙地利用树叶形态和自然肌理,将中国传统的山水、人物、花鸟题材绘于其上,营造出别具韵味、灵秀自然的艺术境地。 8.糖关刀手工艺 艺人用糖液作画,铸成各种小动物及花卉图案,待凝固后拿在手上,一面赏玩一面品尝。现在,糖关刀已经成为重庆的特色小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