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变迁中的蒙古萨满教(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文化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蒙古族萨满教的历史变容
    如今,蒙古族的萨满教信仰已进入了衰落阶段,但衰落并非意味着消亡。受外来宗教以及社会历史变动的影响,蒙古族萨满教在由盛变衰的过程中也采取了一些灵活多样的生存策略,我们可以把蒙古族萨满教的历史变容归纳为以下几点:
    复合化变容。萨满教以与其他宗教相复合的方式存续下来。如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之后,蒙古族萨满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队伍分化成了亲佛派和排佛派。亲佛派萨满主动吸收了很多藏传佛教的因素,甚至有些蒙古族萨满还穿上喇嘛服,改用喇嘛所用的法器;而排佛派萨满则固执地保留了萨满教的古老传统。
    科学化变容。萨满教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吸收了一些科学因素,使萨满医术得到了充实和完善。以科尔沁蒙古族的整骨医术为例,来源于萨满医术的蒙医整骨学现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内蒙古哲盟整骨医院院长包金山将从其曾祖母——女萨满娜仁·阿柏那里继承的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包氏萨满整骨术和现代医学接轨,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写出了《整骨知识》、《包氏祖传蒙医整骨学》等医学专著。目前,他的整骨医术虽然从萨满医术分离出来成为纯粹的医学技术,但仍然保留了一些萨满医术的神秘色彩。
    艺术化变容。一些萨满教音乐、舞蹈、神话传说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艺术化过程,变成了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以民间艺术作品的形式流传于后世。如蒙古族歌舞“安代”,最早是萨满治病的跳神仪式之一,几经变迁而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其音乐、舞蹈与古代狩猎歌舞仍有许多相似之处,而萨满音乐的最初来源就是狩猎音乐。由此可见,古代歌舞艺术被萨满吸收并保存下来,之后又送还于民间。
    民俗化变容。萨满教的部分禁忌、祭祀、仪式等渗透到民间生活中,成为民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信仰萨满教的民族中,类似这种通过民俗化的途径保留下来的萨满教遗俗并不罕见。如蒙古族的祭敖包习俗就是从萨满教的祭祀山神、地神的自然崇拜传统演变过来的。笔者曾在蒙古国乌兰巴托郊外观看了一次由萨满主持的祭敖包仪式,参加仪式的大多是普通市民和牧民,可见该宗教仪式已带有明显的民俗仪式特征。
    正是通过以上变容,古老的萨满教信仰以多样的新形式延续至今,并成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色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