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萨满教田野调查中,笔者感触最深的是,现在人们几乎在萨满教和迷信之间划上了等号。然而,萨满教真的只是迷信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对萨满教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近日,笔者有幸访问到内蒙古哲里木盟远近闻名的色仁钦萨满,并观看了一场祭天仪式。 如何看待萨满教 这是一次家庭规模的小型祭天仪式,由色仁钦萨满主持,祭坛上摆放着色仁钦萨满的老师良月巫都干的照片、七星宝剑等物品。献牲仪式分为“阿密敦术色额日古乎”(意为献活牲)和“勃拉嘎森术色额日古乎”(意为献熟牲)两个阶段。仪式结束时,色仁钦萨满还要唱一段《脱神衣歌》,并将请来的各路神灵一一送走。仪式结束后,萨满的长子跪在父亲面前敬一杯酒以表谢意,然后全家人和亲属聚集在一起共同分享献牲所用的羊肉。据色仁钦萨满介绍,按规矩,献牲所用的羊肉当天必须吃完,如果吃不完的话都要拿到屋外埋掉,不能留到第二天。 看完仪式后,笔者觉得这更像是一场祭祖仪式,或者说是祭天仪式和祭祖仪式的合并,带有明显的强化家族观念和增强家族内部凝聚力的功能。 研究表明,萨满教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道德法律、政治哲学、民俗风情、医药卫生的关系很密切,甚至有些民族的文化传统就是建立在萨满教宇宙观和哲学观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必须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萨满教,祛除其中封建迷信的糟粕,获取其中民族文化和民间科学的精华,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被后人称为迷信的一些民俗知识所蕴含的科学成分往往是早期科学萌芽的母胎。萨满教作为一种古朴的自然宗教,毋庸置疑地蕴含着一定的合理因素。笔者认为,在千百年来的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萨满巫术蕴含着一些古老的科学因素,对现代科学也有借鉴作用。如萨满医术中固有的心理疗法能和现代西方医学中的心理咨询等精神医学进行跨时代的对话。可以说,萨满医术是迷信和科学相混合的文化复合体。 萨满教的主要仪式 萨满教的仪式主要有成巫仪式、祭祀仪式、治病仪式、祈愿仪式、除秽仪式等。男萨满被称为“博”“博额”,女萨满被称为“亦都罕”“巫都干”。学术界普遍认为萨满教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所以最早的萨满教主持人是女性。 目前,萨满所用法具有神鼓、鼓槌、神鞭、神刀、锣以及口琴、铜镜等,萨满的法服由法冠、神裙、神靴等组成。 萨满神偶蒙古语称“翁衮”或“翁固德”。据研究,最早的“翁衮”可能是“人们把自己认为最凶恶的东西的形状用木头或石头仿制出来……然后发展到人形的形象”。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萨满的“翁衮”中既有虎、熊、豹等凶猛动物,也有萨满祖先神像。 据马可·波罗、普兰尼·加尔宾等早期旅行家的游记记载,古代蒙古人的“翁衮”主要是用毡子、皮革、木头等制作的。目前所能看到的各地蒙古族萨满的“翁衮”各式各样,形状不一。萨满举行各种宗教仪式时往往呼请各种“翁衮”,使其附身。根据附身的“翁衮”不同,萨满会模仿各种不同神灵和“翁衮”姿态舞蹈。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九或九月初九,蒙古族萨满都要举行一次祭祀“翁衮”的仪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