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生命咏叹录:牛郎织女星成为专属古代妇女的寿星(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彭祖或许是实有其人,在民间传说中,他是靠修身养性,特别是练气功而获得长寿的。八百岁的高寿,很可能出自对古本《竹书纪年》的误读。《竹书纪年》记载商“武丁四十三年灭大彭”,大彭国存在了八百多年,正与传说中彭祖的年龄相吻合。书中关于彭祖的年龄,有活了“七百六十七甲子”的明文记载,一般理解为767年,虚数也就是八百岁了。有学者主张一个甲子应该解读为六十日,这样,彭祖的七百六十七个甲子相当于126年,这是罕见的高寿了,所以进入了历史的记载。不管事实真相如何,自先秦以来,彭祖已经成为了长寿者的一个象征。由于人们把彭祖理解成为一个主要依靠自己努力修练房中、导引之术而获致长寿,他对于渴求长寿的普通人来说,似乎比天上的寿星或绝域的王母娘娘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而对于中国的长寿文化也就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
    四川有个彭山县,县境有座彭山,上有彭祖墓。通常的说法是,那地方是商纣王赏赐给彭祖的封地。彭祖在那里修炼长生不老之术,名气很大,纣王派遣心腹宫女去讨教彭祖之道,彭祖与宫女一同修炼房中养生之术,其乐也融融,结果宫女不愿意回宫廷了,也活了几百岁,被人称为仙女。今日彭山县的旅游,打出的就是仙女山的招牌。关于彭祖的死,与女人有关,很值得玩味。彭祖活到880岁时,又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妻子,这个妻子很想不通:为什么彭祖不死呢?得意之中的彭祖,告诉了年轻老婆自己生命的秘密,原来彭祖的名字在阎王生死簿封面的夹层里。当这个妻子去阎王那里报到时,顺便报告了彭祖这个把戏,阎王拆开生死簿封面,果然在夹层里发现了彭祖,朱笔一勾,彭祖不死的生命终于划上了句号。
    与彭祖类似的一个传说中的长寿人物是广成子。广成子是《庄子·在宥》篇里提到的一个人物,住在空同山。黄帝登位19年时,曾经诚心诚意地去拜访这位据说已经达于至道的圣人,向他请教“至道之精”:“我想取天地之精华,来促进五谷生长,养育人民;可我又想掌握阴阳四时的变化以成就万物,请问我应该怎么办?”广成子说:“你问的是事物的本质,但你想掌握的却是事物的细枝未节,这就像想要没有云就下雨、草木不衰黄就落叶一样,这怎么能谈得上探讨至道呢!”黄帝回去筑房独居了三个月,又到空同山去见广成 子。这一次黄帝没有问年成百姓,而是恭恭敬敬地问如何治身才能使寿命长久。广成子本来爱理不理地躺着,一听他这样问,忽然一跃而起,说:“你这就问对了!至道是精深莫测的,只要你能做到不看不听,静以守神,你的形体也自然就会健康;清心静神,就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精神就可以守住身体,身体也就能长生,相反,多用心用脑就会败坏自己的精神和形体。天地、阴阳,也都同样出于这至道。只要能做到慎守自己的身心,任其自然,事物也同样自然就会强壮。我坚守这一个简单的道理,而且做到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所以我能够活到一千二百岁还不见衰老。”除了庄子,似乎谁都不知道广成子的身世。后来也有人说他就是老子,其实这不过是根据他的那些话瞎猜罢了。不过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他的顶礼膜拜,特别是道教兴起以后,道士们更是把他当做了一个修炼成仙的楷模和典型;他的那一番关于修养的议论,更被许多人当做是养生的至理名言。
    如果说彭祖的故事还基本上是后世人们的一种传说, 那么,安期生则似乎就是一个活神仙了。司马迁《史记》里记载道:李少君是汉朝一个自称已经活了几百岁的方士,名噪一时。有一次李少君对汉武帝说:“我从前在海上游历的时候,曾经见过安期生。他给我吃了一颗枣子,这颗枣子大得简直就像西瓜一样。”安期生的这枣可不比寻常,据说人吃了它可以长生不死。《贾氏说林》:“昔有人得安期生大枣,煮之三日始熟。香闻十里,死者生,病者起。”《列仙传》里记载,安期生是山东琅琊阜乡人,常常在东海边上卖药。当时的人都说他已经一千多岁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巡视来到东海边,见到了这位活神仙。秦始皇和安期生谈了三 天三夜,简直入了迷,可是,国事匆忙,他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和这位活神仙分手。临行时,送了安期生成千上万的黄金美玉。可是,当秦始皇的车队行到阜乡驿亭的时候,却看见那些黄金美玉原封不动地放在亭中,上面还放着神仙穿的一双赤玉鞋 ,鞋上有一封信,信里道几年后在蓬莱山下见。
    寿星彭祖之类,虚无飘渺,人们本来就难于见到,当然也就难于证实其真伪。自称已经活了几百岁的李少君因为吃了马肝而病死。长生不死虽然梦幻,安期生之类的神话却不但有人相信,而且大有人在。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求仙闹剧就是由安期生的传说而引起的。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相信这些活神仙本来就不容易见到,他们总是隐迹于普通人中间,不易被人认出,只有有缘分的人才可能见到他们;而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如李少君之流,也总是故弄玄虚,有意闪烁其词地说什么“合则见人,不合则隐”,抛的是钓饵,人们太想长寿了,所以宁可信其有,也不愿信其无,于是就去咬钓,在集权者那里,表现为大张旗鼓的一种生命寻访。
    在古代中国的寿星世界中,不仅有众多土寿星,甚至还有到中土的洋和尚。佛教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就是一个。佛教的本意,原是否定人生的存在价值的。它认为人活着就是痛苦,人的一切欲望都是罪恶的根源,只有看破红尘,四大皆空,悉心修持,才能使肉体和灵魂同时得到 解脱,达到无欲无恨、无念无烦的的涅樊境界。显然,佛教本来并不追求什么长寿,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罪恶造成的恶果,所以它力图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极乐净土或来生转世,今生今世则只有邪恶和痛苦。然而,当佛光终于穿透了喜马拉雅山的厚厚云雾照射到神州大地上的时候,中华长寿文化的奇特透镜却使它放射出了绮丽的光芒。佛教认为宇宙中有无数的佛国净土,每一处都有一尊佛在那里教化众生。但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还是只愿意相信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净土,因为那里不但有七宝铺地,四季长春,吃、穿应念而生,而且人人可以尽享长寿欢愉。阿弥陀佛的另一个名字,就叫做无量寿佛。可是,到西方净土去之前的这段日子又怎么打发呢?
    现实的中国民众并不满足于来世的幸福,他们更不愿意放弃今生的时光,何况菩萨信仰开始在中国南北朝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动乱之世。于是,阿弥陀佛的左胁持观世音菩萨被请了出来。晋代翻译的《法华经·观世音菩萨品》中说:人们遇到危难时,只要一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观世音菩萨就会立刻 “观其音声”,使之解脱一切危难。在梵文中,“菩萨”一词的本意,是使众生觉悟(觉有情)和引导众生皈依佛教(道众生)的意思,但到了中国之后,观世音菩萨却把宏佛传道的重任扔到脑后去了,而是一心一意地救苦救难,延长世俗人生的现世生命。这样一来,本来主张尽快解脱人的现世苦难生活的佛教,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却成了获取现世和来生长寿的一种手段。佛教教义本身的反现世态度,决定了它不可能大张旗鼓地宣扬长寿。但是,佛教的劝善和因果报应思想,却与在宗法制度和传统儒家思想基础上形成的“仁者寿”的观念非常契合,从而为中国的长寿文化增添了有趣的内容。唐宋以后,禅宗的“顿悟成佛”和净土宗的“称名念佛”成了民间主要的佛教修行方式,于是手持佛珠、口念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就成了祈求长寿的重要方式。
    民族的生命图腾,是民族的心灵秘史,与岁月一起走过,与梦想一路同行。中国的寿星世界还有很多瑰丽的内容,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对于生与死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但是不死的神仙故事依然让人们痴迷乐道,八仙过海之类的神话故事依赖先进的技术表现于荧屏。其中种种滋味,当然折射出人们对神仙般长寿不死的渴求。
    (刊载于《人与家》月刊1999年第一至第六期,修订于2010年1月14日至2月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