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从中国古代稷神信仰看麦黍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民间信仰的多种体系是中国本土文化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历经数千年岁月被尊奉为国家宗教地位的信仰,也不过只有对天、地、日、月、社、稷诸神的崇祀。这里地神与社神分别都是与农耕密不可分的土地神,而稷神则更是最直接的麦黍文化的农神、谷神。
    稷,这种被古人尊为“百谷之主”、“五谷之长”的食粮,在麦黍文化的早期,以其全民遍食的优势登上神位,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稷神在古代神话中曾有一段神化或人格化的过程。《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帝俊生后程,稷降以百谷。”稷神自天取百谷而降,植于人间。《淮南子·氾论训》中又说:“周弃做稼墙而死为稷。”稷神同时作为周的始祖神,教民以农耕技艺。不论稷神是天帝之子还是周代英雄始祖,都只能说是一种人为神话的附会。这种各有出入的附会惟一可靠的内容是稷神为百谷之主的含意及其与农耕种植的密切关系。正如《孝经纬》所阐释的那样:“稷,五谷之长也,谷众不可遍祭,故立稷神以祭之。”又如汉蔡邕《独断》中讲了稷神神话后,结语说;“以稷五谷之长也,因以稷名其神也。”足证剥开神话的外衣,古中国人信奉和崇拜的是实实在在的稷这种谷物。这正是历代皇朝持续不断祭祀稷神的真意。
    古代中国祭祀稷神的规格高,规模大。官方传统祭祀是由皇帝亲祭天地的同时祭稷神。从公元24年的西汉末年,皇帝祭稷神的重要位置和祭皇室祖先等同。当时的典籍中明确规定程是“人所食以生活也,王者莫不尊亲祭,自为之主,礼如宗庙。”正因为有这种传统,所以直到明、清王朝,依然是在紫禁城正前方左祭太庙,右祭社稷神。
    从汉代以来,中国所有郡县都设有稷神祭坛,通常每年大祭3次:农历二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日、十二月初八日。唐代还实行过每年4季共祭4次。到了16世纪,明王朝又改为在县以下的里(乡)、每百户人家设一个稷神方坛,命百姓祭五谷之神。到了清代,县乡求雨抗旱时也到祭坛祭祀稷神。在中国南部种稻文化兴起以后,各地的祭谷神实际上已经是在祭稻谷或稻谷魂了。
    在民间,自古以来稷神就是谷神,几乎从来就没有附会到天帝之子或什么民族祖先的英雄神上。像每年年终例行的“蜡祭”(腊祭),又称“冬祭”,是祈求来年农业丰收的大祭。直到今天,中国北方的农村,都以大同小异的仪式隆重度过“腊八节”,就是古“蜡祭”的一种延续。“蜡祭”又称“蜡八”或“八蜡”,所祭的是八农神,包括农具神、农事神、田埂神、牲畜神、街坊神、渔神、虫神和占第二位的稷神(司啬)。
    古代中国的稷信仰在中国北方遗存至今,最足以证明麦黍文化的根基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