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古忒(tangut),是“党项”一词的蒙古语音译,亦称“唐兀”、“唐兀惕”、“唐忽惕”。唐古忒人居住在黄河以西,史称河西。元唐古忒人居住区为黄河以西,汉籍称河西。元代唐古忒人仍保留包括丧葬习俗在内的固有的文化风习。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期间,载录了唐古忒人的丧葬习俗之某些内容 。 元代唐兀忒人施行土葬和火葬。他们是佛教徒,对死去的人有一种特殊的殡葬仪式。当一位贵族去世,在等待安葬入土时,他的亲属请来一些星占家,告诉他死者出生的年月日,星占家根据这些来观察天上的星宿,等到确定了星座或标志,即死者出生时的那颗星在星座里面,然后才择定日期举行葬礼。如果这颗星当时不是上升,星占家要求遗体停柩一周或一周以上,有时甚至更长时间之后,才能安葬入土。死者亲属须等星占家择定的日子,是为了趋吉避凶。 唐古忒人为死者,用厚度十厘米的木板,制作棺材,像一个长方形的大木箱,制作十分坚固。因为有时停柩时间过长,他们采取一些方法防止尸体腐烂。他们在棺材外面涂上一层油漆,接缝处填上沥青和石灰混合物,然后把整个尸体用布帛、绸缎装裹,放进棺槨里,撒上大量的香树胶、樟脑和其它药材。在家中停柩时,亲属每日数次以酒食致祭。 出殡时,如果星占家观察星相认为,灵柩不易从大门出,于是亲属们只能把棺材从旁门,有时还必须穿墙而出。 火葬场,一般都在城外。灵柩发送城外时,在必经之路,每隔一段距离,必须建造一种简棚屋,装饰彩绸,作为临时停柩之地。灵柩每过一处,都必须摆设筵席,直到灵柩到达葬地。这种路设筵席的目的是能够让死者的灵魂得到休息,恢复疲劳,有力气跟着前进。这种习俗,犹汉族路祭。 唐古忒人火化死者时,把大量的绘制男女、马匹、骆驼、钱币和衣服图形的树皮纸等同尸体一起火化。他们认为死者在阴间地府,将会享受纸片上所画人物和乘骑、钱币和衣服。举行殡葬仪式时,所有乐器全部击响起来,霎时间吵闹喧嚣,震耳欲聋。 汪古等民族丧葬习俗:汪古是散居于阴山以北的部落。亦称白鞑靼。部人信仰聂思脱里派基督教,部落首领、望族多为突厥人后裔,故丧葬习俗中有与突厥人相同者。《蒙鞑备录》称:“所谓白鞑靼者容貌稍细,为人恭谨而孝。遇父母之丧则■面而哭”,故而“腮面有刀痕”。 ■面是古代北方突厥、匈奴、回纥、女真等一些民族丧葬风俗。死者亲属以刀划面,以“血泪俱流”来表示对死者的哀思。 在元代,西域一些民族中仍有此俗。如薛儿客速人中一种风俗:“当一个人的父亲死去时,由于悲哀,他就在脸上从一只耳朵到另一只耳朵剥下一条皮,作为哀悼的表示。” 这里描写的无疑是与汪古部“■面而哭”同样的习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