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必然受到许多约定俗成的规定制约。 “相敬如宾、白头偕老”阐明的就是夫妻间也要有礼节才能幸福一辈子的道理。“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妯娌和而争论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可见“和”是关键,这个“和”也就是“礼”。 家庭成员是家庭生活的主体,也是家庭礼仪的具体操作者。可以说,家庭礼仪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成员礼仪,成员礼仪主要指成员之间的礼仪规范,如夫妻间的礼仪、父母子女之间的礼仪、兄弟姐妹之间的礼仪等等。 一、夫妻之间的礼仪 夫妻关系是家庭人际关系的主体和核心,是血亲和姻亲的基础。夫妻之间要讲究哪些礼仪? 1、互爱互谅 最珍贵的是谅解,最可爱的是了解,最难得的是理解,最可悲的是误解。夫妻不可能事事统一、处处一致,争吵是难免的。争吵时情绪激动,容易口出秽言,说“过头话、”做“过头事”,所以夫妻争吵有“四忌”:忌口出秽言、忌翻旧账、忌回娘家搬人、忌人身攻击。就像多对对方的优点或成绩予以肯定,如果能够记住对方的生日并适时送一份小礼物等小事情,都是夫妻关系加温的添加剂。 2、切忌大男子主义,切莫惟我独尊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认为“男尊女卑”,这直接影响到一部分丈夫,习惯耍威风,对妻子发号施令,不顾妻子自尊,粗暴无理,甚至大打出手。也有的女性,从小在娇生惯养中长大,养成了惟我独尊的习气,眼中根本没有他人,结了婚,就总想统治丈夫,漠视公婆。这样的话,夫妻关系很难和睦。 3、遇事多商量,生活细节要讲究 夫妻之间应相互信任。不论是有关家庭的决策,还是一方个人工作上的困惑或计划,都不应一个人说了算。很多人在婚后,就特别不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显得很邋遢,以为“打扮给谁看呀”。其实,一如既往地注意自己的仪表,既是对对方的爱,也使自己在各种场合中更加自信、更加赢得别人的尊重。 4、共同承担家务劳动 丈夫不应该把家务都推给妻子,而作为妻子也不应该娇气,把自己能做的事都推给丈夫。对家务事可以做出不同的分工,这样做起来有条有理,忙而不乱。即使丈夫再忙,在适当的时候,帮妻子做一些小的家务活,也说明了你对她的关心、对家庭的责任心,无疑会使感情更加默契。 周恩来和邓颖超总结出的夫妻之间关系处理的“八互”经验:互敬、互爱、互学、互助、互让、互谅、互慰、互勉,值得每对夫妻学习。 二、父母子女间的礼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文化素养、性格爱好,对于子女的自制力、思维灵活性、思维水平、求知欲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1、子女教育礼仪 父母首先要做到:孩子在场时,父母不要吵架;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撒谎;父母之间相互谦让,互相体谅;父母和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给以答复;孩子的朋友来家里做客,父母要表示出欢迎和尊重;在他的朋友面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 父爱母爱一旦变成溺爱就会酿成祸患,对孩子必要的批评,也是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子女健康成长的手段。但批评是一定要讲究方法,选好时机;没有弄清事件真相时,不要盲目批评孩子,沉默比说错话要好得多;不要当外人面批评子女。 父母应尽量缩短代沟的距离,要挤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要相互了解、相互理解;要提高家庭透明度,把问题公开,使子女了解家长情况;鼓励孩子在挫折中重新振作起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言教更要身教,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所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2、子女对父母应有的礼仪 首先要尊敬孝顺。每一个人都是父母从小拉扯大的,都倾注了父母的大量心血,父母到了晚年,做儿女的应该对父母养育之恩、报答,不仅要有物质上的赡养,还要有精神上的安慰。所以,即使不在父母身边,经常性的问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父母眼里,子女永远都是小孩,所以即使父母再唠叨,绝不可以嫌他们烦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其次不要干涉父母的事。父母有自己的社交、人情、利益开支,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作子女的切忌越俎代庖。尤其是失偶父母再婚问题,子女应为父母自身的幸福着想,支持理解,不能粗暴干涉。 还要注意一些小事。比如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帮父母多做一些家务活,多和他们聊聊天。父母生日的时候,在可能的情况下,为他们准备一点小礼物,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对于父母失落、孤独的心,是最好的安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