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丧 土家人的丧事办得十分热闹。“热热闹闹送亡人,欢欢喜喜办丧事”,充分表现了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山寨里,无论谁家老人去世,必请歌师傅打丧鼓。当夜,唢呐高奏,锣鼓大作,鞭炮阵阵。丧鼓一响,相邻数寨齐来奔丧。所谓“听见丧鼓响,脚板就发痒,人死众人哀,不请自己来”。灵堂上的舞者,每人手执一件乐器,由掌鼓师指挥。鼓声一起,奔丧者几人一组,踏着鼓点,合着唱词,在灵堂上高歌狂舞,叫做“跳丧”。丧歌的曲调有“撒儿嗬”、“叫歌”、“摇丧”、“将军令”、“正宫调”、“一字词”、 “节节高”、“螃蟹歌”等数十个曲牌,节奏明快,气氛热烈;唱词有歌颂亡人的,有赞美爱情的,有唱历史的,有唱典故的,有唱动物植物的,有猜谜的,内容十分丰富。土老师还借跳丧,规劝教育世人:哪怕你帝王将帅,也难免土内藏埋,哪怕你高官厚禄,无非是一坟棺材。土家人跳丧,一为死者歌功颂德,二为安慰死者家属,谁都把“跳丧”当做情谊的象征,说:“把不起耙把送不起钱,跳一夜丧鼓送人情”。“跳丧”与巴人乐舞有着渊源关系。 出殡 酉水流域的土家族死了老人以后,既请土老师念经超度,又请道士开路。土老师念经时,装成死人,亲人围着哭泣。若死的是女人,就背着铺盖、鞋子;若死的是男人,就背着烟杆、柴刀。家人拉着土老师哭泣,最后把背的东西烧掉。埋时,请土老师在墓穴中画八卦,洒雄黄酒。棺材入墓穴前,孝子先挖一锄土。非正常死亡者,请巫师上刀梯超度。 岩墓葬、悬棺葬 土家族地区早在战国时代就开始出现岩墓葬和悬棺葬,唐宋以后比较普遍。在鄂西和渝东南土家族地区,至今保存了大量的岩墓葬、悬棺葬的遗迹。如酉水、沅江流域和三峡库区的巴东县境等地均有大量的岩墓葬、悬棺葬。历代的一些诗作和史志有关于岩墓葬、悬棺葬的描述和记载。晋人常的《华阳国志》就记载了土家族地区“家不闭户,其穴多有碧珠”的岩墓葬现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