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婉蜒曲折的额尔古纳河沿着中俄边境由南向北静静的流淌,河东岸是森林密布,绵亘南北的大兴安岭。 大兴岸岭北边是一望无际,美丽富饶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在呼伦贝尔草原的中南部,海拉尔周围地区便是鄂温克族世代居住和生息之地。发源于大兴岸岭的海拉尔河、伊敏河、辉河、锡尼河、维纳河、奎腾河以及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600多个湖泊和清泉,滋润着这块土地,为鄂温克人的游牧生活创造了天然的牧场和狩猎环境。 “鄂温克”是鄂温克族的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或“居住在山林和草原上的人”。独特的自然环境,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决定了鄂温克人独特的民俗风情,婚礼习俗也是这样。 鄂温克族的婚姻,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青年男女婚姻的缔结只能在不同氏族之间进行。同一氏族内禁止通婚。违反者要受到习惯法的严厉制裁。 从前,鄂温克族中也曾遗留有群婚制的残余。一个氏族的女子同为另一个氏族的男子之妻,或一个氏族的男子同为另一个氏族女子之夫。现在这种婚姻习俗已经消失。“夫兄弟婚”和“妻姊妹婚”也曾在鄂温克族中流行。现在所不同的是妻子死后,可以续娶妻妹为妻,而弟死后兄不能纳弟媳为妻。此外,有些地区过去还实行过“小女婿。婚俗,即当孩子还很小时,父母就代为定亲,有时甚至“指腹为婚”。这给青年男女带来很多痛苦。 鄂温克人的婚前说媒和定亲习俗十分有趣。如果男方家相中了一位姑娘,就请一位能说会道又懂得婚礼规矩的人,带两瓶酒到女方家去说亲。媒人到了女方家,先拿出一瓶酒向女方家长敬酒,并说:“某某的长辈让我到你家来做客。”女方家长听了这话即明白来意,于是示意让自己的女儿回避。过了一会儿,媒人又拿出一瓶酒,跪着向女方家长敬酒说:“据某某长辈说,你家有一个金匣子,内装一把闪光的金剪子,还有使用金剪子的即将出嫁的爱女;我们那里有一位为皇室所珍爱,上帝所宠信,握有白玉箭环,手拿彩色弓箭,能射穿山崖的哈嘎(身强力壮的青年),想娶体的爱女为妻。”女方家长听完这些话,赶快否认,说自己没有这样华贵的物品。媒人又接着说:“某某的长辈说,和你们交往的木头马蹬踏坏了,也没发生过冲突:铁蹬虽被磨断了,也没有过冷热和矛盾。从古到今没断过姑舅关系,若有两匹马,平分着乘骑:只有一匹马时,一同乘骑。临走时长辈们嘱咐,等听到女方和悦满意的答复再返回。” 这时候,如果女方的父母表示同意,使会说:“客人既然这么坚持,我们没办法,只好从计珠尔庙一带找到一只羊羔交给你吧!”媒人高兴地说:“你说的羊羔将会变成女孩,可喜可贺。”说罢向女方父母磕头,表示感谢。 按照鄂温克族的习惯,当女方父母初步同意女儿的婚事后,男方家还要两次派媒人去女方家商定定婚日期和送彩礼的日期。彩礼的多少根据男方家庭的经济情况来定。经济条件好的送大牲畜,如马、奶牛、羊等,或者送一些驯鹿、灰鼠皮和酒。 鄂温克族的婚期,一般由女方父母决定。快要举行婚礼时,男方无论离女方家多远,都要提前把自己的蒙古包迁移到与女方家靠近的地方,同时要将通往女方家道路两旁的树皮刮掉一些,表示给新郎开道。 举行婚礼的那天,通往新娘家的道路上,男方父母和“乌里楞”(村落)中所有的人,都要送新郎到女方家去度初夜。娶亲的人们排成一列长队,为首的长者手掉神像,新郎随后。男方父母和其他人紧随其后,最后是李驯鹿的人。与此同时,新娘和她的父母以及“乌里楞”的人们也列队前来迎接新郎。一对新人相遇后,先要和神像接吻,然后新郎和新娘拥抱接吻,并从新郎家送来的驯鹿中挑选两只,让新郎和新娘各牵一只,绕“撮罗子”(帐篷)转三圈。最后请大家进撮罗子吃喜酒,一直欢宴到深夜。 鄂温克人的婚礼很简单也很热闹。举行婚礼的地方往往不在室内而在室外。在早巳清理好的河滩谷地上燃起一堆篝火,人们把新郎新 娘从“撮罗子”里簇拥到篝火旁,围成一个半圆。主婚人宣布婚礼开 始,并斟满两样树皮酒杯的酒,交给新郎新娘泼在火堆里祭火神,然后由新郎新娘次第向双方父母敬酒。这时,参加婚礼的人和新郎新娘一起手拉手围成圆圈,载歌载舞。 婚礼上跳舞,是鄂温克族的传统习俗。这种舞蹈大都不用乐器伴凑。有一种妇女们跳的舞叫做“啊罕拜”,舞者不时发出“啊罕拜”、哲呼哲”、“扎海!扎海!”的呼喊声。有时还跳一些摹仿动物动作的舞蹈,借以增加婚礼的欢乐气氛。之后,新郎新娘在女家度初夜。也有的地方歌舞之后,由女方家同姓妇女陪同,将新娘送往男家,在男方家举行婚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