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纳西族的丧葬习俗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纳西族的丧葬,有火葬和土葬。火葬是纳西族的古老习俗,泸沽湖地区至今仍实行火葬。中甸三坝一带,在1949年前是火葬、土葬并行;丽江地区因受汉族影响,从清代中叶开始,由火葬逐渐改为土葬,至1949年已是土葬为主了。
    当人处于弥留之际时,家族中所有近亲成员均须聚齐至其身旁守候。族中一位长者手持一个包有少许碎银、茶叶末以及大米(一般为男性九粒、女性七粒)的纸包,口中念念有词地将其祷送到祖先所在的冥界,并要在他(她)落气时立即将此纸包放入口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死者十分珍贵的“气”能够接续下去,以促成家族繁衍,子孙兴旺。此外,能否在死者落气时及时地放入此口衔的纸包,这也是区分正常死亡与非正常死亡的唯一标准。人一断气,全家老幼即放声痛哭,并立即请人去向亲友报丧。亲友闻讯后都要携带大米、腊肉等物品前来吊丧,近亲须留下协助丧家料理后事。孝子要穿戴好白麻布孝衣与孝帽,带上三炷香、数枚铜钱和一个土碗去泉边“买”洗尸水。尸体一般停放于正房的堂屋中央,头朝门外,脸上盖一张阴阳白纸。灵前须置一小供桌,摆放米饭、茶、肉、蛋以及酒等祭品,并点燃一盏油灯,焚香祭奠。死者的家属及孝男孝女等披麻戴孝,伏跪于两侧守灵。棺椁要用整板做成,不能拼接,棺内可垫入草纸、棉絮以及麻布或白布等物。
    人死后一般停灵三日即可出殡。出殡前需完成凌晨“鸡鸣祭”、“献餐”、“请素神”、焚香祭祖、“燃灯”和宴宾客等一系列开丧仪式。若是举行土葬,出殡日清晨就得派人去择穴掘土,准备一些垒坟的石块。出殡前,孝男孝女等死者家人亲属需再次向亡灵叩头告别,接着由东巴念诵送魂开路经,念毕方可起灵。送葬行列由孝子扛一“魂幡”在前引路,死者家属一路号哭抬棺至墓地。将棺椁放入墓穴后,先由孝子用后衣襟兜土从棺尾撒至棺头,然后其他人才开始盖土。盖完土后垒成长方形并砌好石块,再立上一方墓碑,将孝子所带的“魂幡”和其他祭品置于墓前,焚香磕头后离去。要是举行火葬,则出殡前还须请东巴加做几项仪式,然后用一种不加盖的棺木将死者抬至火葬场。把棺木放置在已码放整齐的柴薪上后,孝子跪地哀哭,几位至亲再度为死者净身。然后,由送葬行列中三位最年长者手执火把,沿顺时针方向绕灵行九圈(女性死者需绕行七圈),再用火把将柴薪点燃,众人皆匍匐磕头。熊熊火焰燃起后,除留下几位死者至亲抛洒遗骨外,其他送葬的人便可回村去丧家就餐。
    按照纳西人的礼俗,无论是举行火葬还是土葬,葬仪举行后的三天内,家人仍须每天前去墓地或火葬场献祭。接下来还要举办“做七”、“百日”以及“年斋”等一系列祭吊亡灵的活动,得迎请喇嘛或东巴来家中诵经,直到人死满三周年时做“三年斋”,整个拜祭活动方可算告一段落。对于妇女在产期死亡、孩童夭折以及其他非正常死亡者,一般都不得葬入家族墓地,亦不得在家族或村寨专用的火葬场内火化。
    摩梭人基本上保持了火葬的习俗,但在举行葬仪前须先捆好尸装在麻布袋内,埋入正房后室内的土穴中“停尸”一段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9天)。另外,在火化完毕后还有收拾部分遗骨装在一小布袋内,送到家族墓地进行埋葬等遗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