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金代人生仪礼 (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民俗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有关女真人通婚范围的习俗还有接续婚和皇族与若干贵族的世婚。接续 婚又被称为收继婚或转房婚,即嫁入一个家族的女子在丈夫死后继续留在这 个家族内,成为族内另一位男人的妻或妾。《三朝北盟会编》卷三载,女真 人“父死则妻其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亦如之。故无论贵贱,人有 数妻”。《金史》中有很多女真人行收继婚的例子,如卷六十三《海陵诸嬖 传》载,“昭妃阿懒,海陵叔曹国王宗敏妻也。海陵杀宗敏而纳阿懒宫中”。 海陵王杀死叔叔,把婶婶收为自己的妃子。总的来看,女真人的收继婚现象 在建国后逐渐由盛行转向衰微,在人们的观念中由理所当然转而引起非议。 金朝宗室与某些异姓部长或贵族之家世世代代结为婚姻,成为约定俗成 的世俗。《金史·后妃传》卷六十三载,“金代,后(皇后)不娶庶族”;《金史·世戚传》卷一百二十载,“金之徒单、拿懒、唐括、蒲察、裴满、纥石烈、仆散皆贵族也,天子娶后必于是,公主下嫁必于是”。 女真婚俗规定了婚嫁的范围,另外还形成了两种选择具体对象的方式,一是自择配偶,一是长辈聘娶。佚名的《女真传》载,“其婚嫁,富者则以牛马为币(聘娶),贫者则女年及笄,行歌于途。其歌也,乃自叙家世、妇工、容色,以伸求侣之意。听者有未娶欲纳之者,即携而归,其后方具礼偕女来家以告父母”(《大金国志校证》附录一),这是通过公开对歌择偶的情况。《松漠纪闻》正卷上还有秘密约好私奔的例子:“亦有先与室女私约,至期而窃去者,女愿留则听之。”不过,这种私奔只允许在纵偷之日。上述自择佳偶的例子显示,女真人在礼教未严以前,对少女的管束是很宽松的,中下户人家的姑娘未婚而有性行为,不足为怪,在辽朝统治下,朝廷命官经常到女真地占这种便宜。《松漠纪闻》正卷载,“大辽盛时,银牌 天使至女真,每夕必欲荐枕者(要女子相陪)。其国旧轮中下户作止宿处, 以未出适女待之。后,求海东青使者络绎,恃大国使命,惟择美好妇人,不问其有夫及阀阅高者(大户人家)。女真浸愤,遂叛”。女真人能让辽使与普通人家的少女同居,但不能容忍他们染指有夫之妇和大户人家的女儿。
    女真人的婚姻仪礼有上述自择配偶和私奔的简单方式,也有礼节周全的正规方式。《松漠纪闻》记叙金代前期女真人的婚姻方式有订婚、拜门、纳 币和回报、留妇家、归婿家等程序。
    ①订婚。《松漠纪闻》云,“金国旧俗,多指腹为婚”。金早期流行指 腹为婚,后来也大多是在子女年幼时订婚。金世宗在四五岁时就已定婚。《金 史》卷六十四载,世宗曰:“朕四五岁时与皇后定婚,乃祖太尉置朕膝上曰:‘吾婿七人,此婿最幼,后来必大吾门’。”
    ②拜门,又称“男下女”礼。《松漠纪闻》载,“婿纳币,皆先期拜门,戚属偕行,以酒馔往”。“妇家无大小,皆坐炕上,婿党罗拜其下,谓之‘男下女’。”也就是男家率众到女家拜见,征求女家全部成员的同意(可能包括女家亲戚)。杨宾《柳边纪略》卷四所记宁古塔满族婚俗的有关内容可以作为我们理解“男下女”的参考:“婚姻择门第相当者,先求年老为媒,将允,则男之母径至女家视其女,与之簪珥布帛。女家无他辞,男之父乃率子至女之姻戚家叩头。姻戚家亦无他辞,乃率其子侄群至女家叩头。《金志》 所谓‘男下女礼’者是也。女家受而不辞,辞则犹未允也。既允之后,然后 下茶请筵席,此男家事也,女家唯赔送耳。”可见,拜门是在下聘礼之前征 得女方所有亲戚的同意。
    ③“纳币”和回报。纳币,即给女家送聘礼。《松漠纪闻》载,“婿牵马百匹,少者十匹,陈其前。妇翁选子姓之别马者视之,‘塞痕’(好)则留,‘辣辣’(不好)则退,留者不过什二三,或皆不中选。虽婿所乘亦以充数。大抵以留马少为耻。女家亦视其数而厚薄之,一马则报衣一袭,婿皆亲迎”。当时还主要是用马作为聘礼,而女家的回报是衣物,必须男子亲手接过。
    ④留妇家。女真人原来流行在成婚后留女家服役三年的习俗。《松漠纪 闻》载,“既成婚,留妇氏,执仆隶役,虽行酒进食皆躬亲之”。可见,在服役期间男子要踏踏实实地做人,当牛做马地干活。媳妇不是容易娶到家的。
    ⑤归婿家。结婚三年后,媳妇才算娶回来了。《松漠纪闻》载,“三年,然后以妇归。妇氏用奴婢数十户,牛马数十群,每群九牸一牡,以资遣之。 夫谓妻为‘萨那罕’,妻谓夫为‘爱根’。”终于可以夫妻相称了。小两口 有这些财产,可以过日子了。金初及更早的婚姻仪礼是比较有民族特色的,往后的变化是逐渐减少氏族社会的因素,增加封建性的内容。例如,原来聘礼用牛马,后来改用钱币。《大金国志·杂色仪制》卷三十五规定,“官民婚聘财仪礼:一品不得过七 百贯,三品以上不得过五百贯,五品以上不得过三百贯,六品以下及上户庶 人不得过二百贯,中下户不得过一百贯”。
    金代女真人的丧葬习俗,从葬式来看,经历了从土葬向火葬的转化过程。《大金国志·初兴风土》卷三十九载,“死者埋之而无棺椁”。生女真在南 迁后臣服了辽,上层人物受辽之契丹人火葬的影响,率先焚烧殉葬品:“贵 者生焚所宠奴婢、所乘鞍马以殉之”。在海陵王、世宗之后,佛教在女真人 中极为盛行,受其影响,女真人才通行火葬。准确他说,女真人这时所通行 的是火葬与土葬并用的二次葬。
    女真人的二次葬分木棺火葬和石棺火葬二种。①木棺火葬:大多是先将尸体火化,把骨灰及随葬品装入木棺,再在墓穴内将木棺、骨灰、随葬品一 起焚烧,然后封土成冢。②石棺火葬:将骨灰装入木匣或袋中,再放入石棺, 或直接用土掩埋,或做成砖室墓。不过,贫贱之人只能焚烧了事,无力再举行正式的土葬。
    女真人的丧礼和祭礼有这样一些重要内容:大会亲族、烧饭、送血泪、 殉葬。
    居丧期间,亲族都必须来吊丧。《金史》卷七十载,石土门的弟弟阿斯 懑死,“及终丧,大会其族,太祖率官属往焉”。作为亲族,不去吊丧,是 要受谴责的。烧饭,是女真人的祭祀仪式。《大金国志》卷三十九载,“死者埋之,而无棺椁。贵者生焚所宠奴婢、所乘鞍马以殉之。其祀祭,饮食之物尽焚之, 谓之‘烧饭’。”烧饭可以被用作一种祭奠仪式,如文惟简的《虏廷事实·血 泣》载,“尝见女真贵人初之亡时,其亲戚、部曲、奴婢设牲牢、酒馔以为 祭奠,名曰‘烧饭’。”《金史·夔王永升传》把它的使用场合说得更清楚: “(永升)薨。既殡,烧饭,上亲临奠”。烧饭也可以被用在死者的忌日, 或在死后一个月、二个月,或在周年。《金史·镐王永中传》载,“明昌二 年五月辛酉(十二日),孝懿皇后崩,??(次月)辛卯(十二日)始克行 烧饭”。这是一月祭。《金史·世宗元妃李氏传》载,李氏于“大定二十一 年二月戊子(十一日)薨。甲申葬海王庄。丙戌(四月十一日),世宗如海 王庄烧饭”。这是二月祭。《金史·哀宗纪》载,正大元年十二月甲寅(二 十二日),“宣宗小祥(周年之祭),烧饭于德陵”。这是周年祭。
    送血泪,是女真丧礼的一项重要仪式。《大金国志·初兴风土》载,“其亲友死,则以刃嫠(割、划破)额,血泪交下,谓之‘送血泪’。”似乎不如此不足以表达对死者的感情,即使是帝王吊丧也难免依俗而行。《金史·撒 改传》载,“天辅五年,(撤改)薨。太祖往吊,乘白马,嫠额哭之恸。” 这一习俗曾长期流行于北方民族,如匈奴、突厥、回纥。《北史·突厥传》 载,“死者停尸于帐,子孙及亲属男女,各杀羊马陈于帐前祭之,绕帐走马 七匝,诣帐门,以刃嫠面,且哭,血泪俱流,如此者七度乃止??葬日,亲属设祭及走马嫠面,如初死之仪”。《旧唐书·回纥传》载,“毗迦阙可汗 死,宁国公主依回纥法,嫠面大哭”。殉葬,曾是女真丧礼不可少的仪式,主要用奴婢和乘马为主人殉葬,史载“贵者生焚所宠奴婢、所乘鞍马以殉之”。以奴婢殉葬,基本上是金建国前的旧俗。以乘马殉葬,从金初就有人倡导废止。《金史·阿离合懑传》载,太祖天辅三年(1119 年),阿离合懑患病,“上幸其家问疾,问以国家事。 对曰:‘马者,甲兵之用,今四方未平,而国俗多以良马殉葬,可禁止之。’乃献平生所乘战马”。天辅年间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人沿袭这一旧俗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