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市坊酒家 从整个唐代长安的酿酒业看,这种自酿自用的酒类生产,所占比重并不大。在长安,私家能够酿酒的多半是富商巨贾、豪门贵戚。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农业人口少,平时维持生计的粮食都要取之于市,没有能力酿酒。市民遇节日,重大祭祀活动或来客人时,多于市上取酒应酬。戴叔伦有“客来应是酒频赊”的诗句,岑参也因“爱客多酒债”。“取酒虾蟆陵下,家家守岁传卮”,说明城市中酒业发达,随处可买到酒。 唐代长安有几个酒类生产中心,以出产美酒闻名全国。西市是长安城中一个著名酒类生产地,唐代十三种名酒之一的“西市腔”即产于此。长安西市与东市是唐代两个重要商业区,也是手工业作坊集中地,两市许多店铺附有加工场所或作坊。唐代手工业与商业分工并不明显,按照《唐六典》对工商业所下的定义,“工作贸易者为工,屠沽兴贩者为商”,工作贸易者是自制自销,也就是手工业者兼经商。造酒业就属于此类。西市不仅经营酒买卖,同时也进行酒类生产。“西市腔”是产于西市酒家的最有名的品种,质量高,价格贵,称誉全国,这里就成为长安一大酒类生产地。 常乐坊是长安酿酒业的一个集中地,“常乐坊,曲中出美酒,京都称之”。位于常乐坊中的虾蟆陵一带盛产“郎官清”、“阿婆清”酒都是当时名酒,深受达官贵人和士大夫喜爱。诗人皎然在《长安少年行》诗中曾说:“翠楼春酒虾蟆陵,长安少年皆共矜;纷纷半醉绿槐道,蹀躞花骢骄不胜。”谢良辅也有“取酒虾蟆陵下,家家岁岁传巵。”的诗句。长安市民百姓年节用酒大都取自这里。 第三个著名酿酒地是新丰市,新丰酿酒规模庞大,经验丰富,酿制技术高,历经唐宋两代,久盛不衰。所产新丰酒,酒味浓醇厚,香甜可口,诗人王维在《少年行四首》之一诗中有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合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李白在《效古二首》之一诗中也说:“清歌弦古曲,美酒沽新丰;快意且为乐,列宴坐群公。”在当时是一种质高价昂的美酒,宋代林洪到新丰考察,了解了那里的生产、销售情况,“故知其详”,写下了《新丰酒法》。 唐长安坊巷中还有一些零散的酿酒沽卖地,许多酒楼、酒垆都边生产边销售。韦应物《酒肆行》诗,描述当时长安酒行业情况,“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回瞻丹风阙,直视乐游苑,四方称赏名已高,五陵车马无远近,晴景悠扬三月天,桃花飘俎柳垂筵,繁丝急管一时合,他垆邻肆何寂然,主人无厌且专利,百斛须臾一壶费,初 后薄为大偷,饮者知名不知味,深门潜酝客来稀,终岁醇 味不移,长安酒徒空扰扰,路旁过去那得知”。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当时有许多酒楼、酒垆都自行酿酒沽卖,“深门潜酝”的小酒垆,酒味终年醇正不变,而豪门酒楼则初浓后薄,偷工减料。这些酒楼、酒垆散居坊巷、街道之上,一般自家生产,自己销售。 (4)寺院官宅酿酒 当时长安城内寺院和政府机构也在酿酒。唐初,平康坊中的菩提寺建造宅院,会觉上人曾在寺中“酿酒百石”求吴道子做画,“吴生嗜酒且利其多,欣然而许”,留下了吴道玄的手迹。中书省政事堂是宰臣议事之处,位于皇城内月华门外。唐后期为了集资税宅以栽花药,供宰相及其家人亲戚宴赏娱乐,也在自己的五房间后“每岁酿酒”,出售敛钱。可见,唐代皇城内政府机关都存在酿酒沽卖集资的情况。 2、酿酒先进技术 唐代长安酒业发达,配制酒和葡萄酒生产尤为显著。 配制酒是以发酵原酒为酒基,加入花、草、动植物的芳香物料或药材,采用浸泡、掺兑等方法加工而成的酒。唐代长安许多名酒都属于这类,如元日的屠苏酒、重阳菊酒、端午蒲黄酒、宪宗李花酒、竹叶酒、松花酒、椒酒、新丰酒。酿造过程中有在发酵原酒中直接加兑中草药配制而成,也有把中草药掺兑在酒麴中酿造而成的,即现代的露酒。新丰酒就属于此类,它在酿造中,先“用面一斗,糟醋三升,水二担,煎浆及沸。以麻油、川椒、葱白,候熟,浸米一石,越三日,蒸饭熟,及以元浆煎强半,及沸去,又浸以川椒及油,候熟,注缸面,入斗许饭及面末十斤,酵半斤,既晚,以元饭贮别缸,却以元酵饭同下入水,一担面二斤,熟踏覆之,既晚,以木摆,越三日止四、五日可熟。……其麴只磨麦和皮,用清水溲作饼,令坚如石”。新丰酒是加入麻油、川椒、葱白等物料配制而成的,采用辅料直接与元饭、元浆煎酿的工艺,这种酿造方法唐以前未见。新丰酒之所以不同于普通黄酒,味道醇美,就在于此。 唐人崇尚药酒,列为上等佳酿,认为“高人酒味多和药”,酒之所以味美,就是因为它掺兑了香料、草药,这种酒只有世外高人才配饮用。士人骚客纷纷效仿,煮酒和药。“酒香和药熟”,“药酒欲开期好客”,没有药则加入一些花草、松叶等,“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九月黄花酒,登高曾昔闻”,“松花酒熟傍君看”,不胜枚举。《四时纂要》中记载了唐代多种造麴技术,有法麴、神麴、普通麴类,这些麴在制造过程中全部是用苍耳、蓼汁拌和而成,以中草药汁取代了水的作用,即使普通酒中最少也含有苍耳、蓼这两味草药,可见唐代酿酒用药的普遍性。在现代黄酒生产中,有些地区还在采用制麴用蓼的技术。方心芳先生对我国古代酒药原料中含有蓼类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认为其中含有丰富的酵母及根霉生长素,米中加蓼汁后,酵母生长可稍增进,由此看来,制麴用蓼汁,有促进麴蘖发酵的作用。唐代人对蓼性功用十分了解,已经掌握了这门技术。 葡萄酒在唐代也得到了很大发展。葡萄酒酿造在我国后汉三国时期就已出现,魏文帝曹丕在《诏群臣》中说:“葡萄酿以为酒,过之流涎、咽唾,况亲饮之”。但中国传统酿造葡萄酒的方法继承了麴蘖酿酒而来,取葡萄汁同麴一起混合,再用糯米饭酸酿,李时珍认为“魏文帝所谓葡萄酿酒,甘于麴米,醉而易醒者”就是利用这种方法酿造出来的。而实际上酿造葡萄酒用麴反而不好,因为葡萄本身就可以自然发酵,加入麴蘖反而会有抑制作用,这也是我国葡萄酒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唐长安酿造葡萄酒的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当时许多胡人来长安开店,带来了域外生产经验。太宗破高昌以后,专门从西域引进葡萄酒酿造技术,在宫中酿制,“凡成八色,京师之人,始识其味”,仅太宗就可以酿出八种不同风格的葡萄酒。魏征所酿“醽醁、翠涛”也被认为是两种葡萄酒,据说酿法学于西胡人。明冯时化《酒小史》云:“柳宗元云魏左相能治酒,有名曰醽醁、翠涛。常以大金罂内贮盛十年,饮不歇其味,太宗尝有诗赐公,称‘醽醁胜兰生,翠涛过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兰生即汉武帝百味旨酒也。玉薤,隋炀帝酒。名此酒本学于西胡人,兹得大宛之法,司马迁所谓富人藏万石葡萄酒数千岁不败者乎!”唐苏敬《新修本草》酒字项下有“作酒醴以曲为,而蒲桃(同葡萄)、密独不用”的记载,开始采用直接发酵,不再用麴的葡萄酒酿造法。这种技术上的改进,不仅使出酒率上升,也使葡萄酒质量大大提高。在中原葡萄酒酿造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表明中原葡萄酒酿造技术已相当成熟。 另外,唐代长安酿酒工艺中又出现了加石灰的新方法。从《全唐文》卷74载“会期日酒酸,良酝署令杜纲添之以灰,御史弹纲,纲好酒,例安灰,其味加美,不伏科”看来,唐长安存在酿酒加石灰的工艺,杜纲把它引入官府酒类生产中去,受到弹劾。《新丰酒法》则提到,“酒熟,则取酵相接续,不必灰”。按现代黄酒生产工艺,在发酵醪液压榨的前一天加入适量的石灰水,可降低醪液的酸度,起到防止酒压榨后易酸败的作用,并且还能加速酒液的澄清。说明当时黄酒生产技术又有显著进步。 长安作为都城,各地名酒荟萃,《唐六典》记有引进郢州酿酒技术的事情。其它像乌程的若下酒、荥阳的土窟春、富平的石冻春、剑南的烧春、河东的乾和葡萄、岭南的灵溪酒,宜城的九酝酒、浔阳的湓水酒、河汉的三勒浆酒生产技术都有可能传入长安。《酉阳杂俎》中记长安名酒尚有:曲阿酒、麻酒、搌酒、乐浪酒等,长安酒种十分繁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