觚【gū】 ㄍㄨˉ 〈名〉饮酒器和礼器。盛行于商周时期,作用相当于酒杯。造型为圆形细长身,喇叭形大口,侈口,细腰,圈足外撇。抓身下腹部常有一段凸起,于近圈足处用两段靡棱作为装饰。商早中期,觚的器身较为粗矮,圈足」部有一“十”字孔。商晚期至西周早期,觚身细长,中腰更细,口沿和圈足外撇更甚,圈足上无“十”字孔。这一时期的觚胎体厚重,器身常饰有蚕纹、饕餮、蕉叶等纹饰。西周后期,肌逐渐消失。 饮酒器,作用与爵、角相同。初见于商代早期,盛行于商周。 觚之与觯,古籍记载颇有混淆处,如《考工记》:“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二升,觚三升。“而《韩诗》云“二升曰觚”,因此古籍对于觚的容量解释也不相同。现今考古界所通称之觚,是沿用宋人所制订的旧名,是否即为古籍中的觚,无法证明。因为商周之觚铭中皆无自名,但据形体定为饮酒器,还是可信的。有一商代早期觚,其口部半封顶,并有一流可饮,是为饮器的直接证明。 觚与爵是一组配合使用的青铜饮器,常相伴出土,也有觚与斝成组合的。郑州白家庄三号墓、安阳小屯338号墓中均出土过二觚、二爵、二茸。 觚的形制为一具圈足的喇叭形容器,觚身下腹部常有一段凸起,于近圈足处用两段扉棱作为装饰。商早中期器形较矮,圈足有“十字孔”。商晚期至西周早期造型修长,外撇的口、足线条非常优美,纹饰繁复而华贵。这一时期觚的基本形体有以下数种: 半封顶流口式,中腰收缩,上口喇叭形封顶似商早期的盏状,出有一流槽可倾倒酒水,圈足上有大十字孔。此器仅一件,今馆藏于河南开封。 宽体式,上口似喇叭而倾度不大,胴体较粗,器底约在通高的三分之二处,圈足约高三分之一左右,其上有大十字孔。 宽体侈口式,器形如上而宽,口侈大,圈足上有大十字孔。 束腰式,器形中等,胴体收缩,最小径在体形中段,圈足上有大十字孔。 西周时期,觚趋向衰落,很可能用漆木觚替代了青铜觚。但西周青铜觚也有较为特殊的,如中腰甚细的觚,体形比例皆细长,自圈足以上皆作细体管状喇叭形,外观无腹;还有腰细如笔管状的腰极细式觚,皆为西周早期觚的独特形状。 (1) (形声。从角,瓜声。本义:中国古代盛行于商代和西周的一种酒器,用青铜制成,口作喇叭形,细腰,高足,腹部和足部各有四条棱角,容量3升,一说是2升) (2) 同本义 [beaker;goblet] 觚,乡饮酒之爵也。一曰觞受三升者谓之觚。――《说文》 二觚。――《仪礼·特牲礼记》。注:“爵一升,觚二升,觯三升,角四升,散五升。” 执觞觚杯豆而不醉。――《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 坐取觚洗。――《仪礼·燕礼》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 左边几上文王鼎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红楼梦》 (3) 又如:觚不觚(觚不成其为觚。形容似像而又不像的意思);千盅百觚;美人觚(饰有美人图案的饮酒器) (4) 古代一种写字用的木板 [wooden writing-tablet] 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晋·陆机《文赋》 (5) 又如:操觚(意即拿木简写文章);觚牍(竹简木札。古代用以写字,也指书信);觚简(古代书写用的木简。借指书籍) (6) 有棱角的器物[angular object]假借为“柧”。方梁[regular beam] 破觚而为圜。――《史记·酷吏传》。索隐:“觚八棱有隅者。”汉书注:“方也。” (7) 棱角 [corner]。如:觚坛(有棱角的祭坛);觚棱(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的殿堂屋角。借指宫阙、京城);觚陛(棱角整齐的台阶。借指坛场) (8) 法 [law] 自削以觚。――《太玄·大》。注:“法也。” (9) 又如:绳之以觚(犹绳之以法) (10) 剑柄 [sword handle] 操其觚,招其末,则庸人能以制胜。――《淮南子·主术》 (11) 又如:操其觚(抓住剑柄);剑觚(剑柄) 郑码:RLPS,U:89DA,GBK:F5FD 笔画数:12,部首:角,笔顺编号:353511233544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