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款名点叫做“四色汤圆”,是水煮的有馅儿的糯米粉团子,外表都是白色的糯米粉,馅儿却各不相同而呈各种颜色,其实有N种颜色,之所以称其为“四色汤圆”有两个原因,一是契合中国文言文的用法,譬如“三山五岳”、“三教九流”,这些个数字是虚化的,是“多个”的意思,“四色”便是“多种颜色”,另外,成人的胃口大抵相同,吃四个汤圆刚好,减一个嫌少,增一个嫌多,盛在碗里也满满当当好看呢。 江南人包团子的馅儿很多种类,总体分荤素两大类,荤者以肉馅为主,全肉馅的、青菜肉馅的、荠菜肉馅的、梅菜肉馅的、萝卜肉馅的……颜色也各不相同;素馅则有豆沙馅的、芝麻馅的、糖玫瑰馅的、糖桂花馅的、萝卜馅的、菜馅的、笋馅的……颜色红者红、绿者绿、黑者黑、黄者黄,可谓千姿百态,其实也谈不上净素,不兑上点猪油,这些素馅就干,口味亦大打折扣啦。 江南的四色汤圆有基本的范本,以苏州和无锡为宗,三色是一样的,鲜肉馅呈白,芝麻馅呈黑,豆沙馅则呈咖啡色。再加一色,苏州是玫瑰馅儿的,呈玫瑰红;无锡是菜猪油馅儿,呈翠绿。其余地区或跟风苏州,或效仿无锡,外形、内囊和口味相差无几。因为都是水磨糯米粉做的外壳,馅儿的材质也差不到哪里。所以四色汤圆是典型的江南点心,是最江南的味道,外地人、尤其是北方人要领略江南风味,首选非四色汤圆莫属。 我从小就喜欢吃四色汤圆,贴邻就有一间汤圆店,是目睹着汤圆制作过程、鼻闻着汤圆香味、口尝着汤圆美味长大的。这汤圆店是纯家庭作坊,姓倪的老夫妻和他们的独生女儿,加上后来领养的一个养子,大半年做汤圆,小半年裹粽子,因为春末天气趋热,水磨粉易变酸变坏,又临了端午,粽子开始走俏,他们便舍汤圆而就粽子,一个夏季都卖粽子,到了初秋,天气变凉,就立即改卖汤圆,比较之下,汤圆的生意更好些,利润亦厚些。所以左邻右舍都称呼店主为“汤圆阿倪”,而非“粽子阿倪”,称呼他们的小店叫“阿倪汤圆店”,而不是“阿倪粽子店”。 阿倪汤圆店自然也打出“四色汤圆”的招牌,做的也是地道的“挂粉汤圆”。挂粉者,即水磨粉是也,--将糯米在水里浸透,和水而磨,米浆水注入布袋滴水沉淀,压石头、再悬挂起来,让水滴尽,这粉做的汤圆就格外细腻软糯,这就是“挂粉汤圆”的妙处。这间小店的老夫妻领养的一个名叫云生的养子,十六七岁光景,已经发育成小伙子啦,他们准备将独生女琴琴许配给他做小家主婆的,然而琴琴看不上云生,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竟然跟别的男人私奔了。 云生无怨无悔依然做他们的儿子,包揽下了每天磨粉的重活。云生好像不在乎琴琴的私奔,只一个心眼帮助养父母打理生意。邻居们都夸云生有良心,背地里说云生害有严重的绣球疯,养父母又是抓药、又是搽药水,治好了他的顽疾,所以云生感恩在心呢。邻居们也知道云生的绣球疯是痊愈了的,否则,他痒痒难耐、乱搔乱抓的,磨的粉谁不嫌弃? 相比看云生磨粉,云生养父母包四色汤圆要好看得多。我等几个孩子最喜欢看老两口有模有样捏包汤圆,--四种馅儿都准备好了,盛在四只海碗里,都插着竹片用以舀馅,玫瑰馅儿红得耀眼,黑芝麻馅儿黑得油亮,红豆沙馅儿柔和细腻,肉馅儿清爽可人,两位老人实行流水线操作,倪师母掐粉团,倪先生包团子,免得有大小差异。 倪先生戴着眼镜,文绉绉的,做的团子很是精致可人,他先把粉团搓圆,然后捏成一只小碗状,将馅儿舀入其中,再旋转着将其合拢、滚圆,按不同馅儿做成不同形状,或留一个尖儿,或做成椭圆形,或搓成滚圆状,分门别类码在竹匾上,然后一个个放入开水煮熟。 寒冬季节,我几乎天天去看老夫妻俩包汤圆、下汤圆,有时自个儿也吃汤圆,一是好看解馋,二也御寒,偶尔一次竟然发现倪先生在包汤圆时,清水鼻涕挂滴到馅心里而不自知。我大惊,回去悄然跟母亲说了,母亲让我千万别戳穿这个秘密,因为一旦传开,必断了他家的生意,这个三口之家将如何生计?当天下午母亲就悄悄送去一个雪白的口罩,轻声对倪先生道:“连冬起九了,倪先生您年纪大了,身体又弱,易患伤风感冒,每天早上包汤圆时不妨戴上口罩,这样,你们放心,我们也放心哪。”倪先生似意识到了什么,一手擦着鼻涕,一手接过口罩,连声道谢。 自此,倪先生包汤圆时一直都戴起了口罩。尽管如此,我一想起倪先生鼻涕滴进馅心的镜头就犯恶心,提出再不愿去他们那处吃汤圆了。母亲却执意不答应,仍让我去倪家看包汤圆或吃汤圆。母亲是怕我另择店家吃汤圆会引起倪家的不悦而伤了和气,更怕让左邻右舍看出端倪,暴露了倪家曾经不卫生的底牌啊!(吴翼民,文章摘自香港《文汇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