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宇正在进行《江南印糕版赏析》讲座。 李晨韵 摄 晚清时期糕团模《双寿》。 李晨韵 摄 中新网杭州12月6日电 (记者 汪恩民 实习生 罗雅迪 通讯员 余知音)12月6日,在浙江桐庐县叶浅予纪念馆的展厅里,350余件江南印糕版藏品吸引住了民众的眼光。社区一群上了年纪的阿姨们兴奋地说:“这个样子的糕模老底子我家也有的!” 在展厅旁的院子里,年味的气息扑面而来,打年糕、制糕点,年轻人跃跃欲试,争着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 印糕版是食品制作的模具,又称糕模。按其用途来分为月糕模、年糕板、糕团模和茶食点心模四大类。据了解,这些印糕版藏品是由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代美术馆负责人杨光宇经历数十年收集起来的,包含自明至民国的民俗糕模原件。 浙江省文化馆党总支书记黄敏辉在《甘糯香影-江南印糕版藏品展》开幕式上介绍说,印糕版是民间雕刻艺术与美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具有深厚底蕴及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被称为“飘香的木刻艺术”,糕模上的吉祥图案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据悉,通常的印糕版,长约一手,二三指宽,上面有几个凹进去的印模。花样多来自劳动和生活中常见的花鸟瓜果、牛羊鸡鹅、胖娃、鲤鱼等,也有福、禄、寿、喜等吉祥字。因为木头时间一长容易腐朽,不易保存,所以流传至今的印糕版大多数源自晚清、民国时期和解放前后。 其实,这350余件江南印糕版藏品只是杨光宇收藏的一部分,另外还有出自华北地区,包括少数民族,甚至国外的藏品,共计1000余件。杨光宇回忆说,自从他收藏了第一块五味和月饼模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每一块印糕版都能讲出一个故事。 据了解,在杨光宇的收藏之中,最早的一块出自明代,雕刻了一位穿华服的官员,寓意“节节高升”,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美食的记忆是短暂的,而美形是永恒的。”杨光宇告诉记者,舌尖上的美味过去就过去了,但它的形状、它的文化却通过模具保留下来了,这是他坚持收藏印糕版的原因。 杨光宇告诉中新网记者,继桐庐展览后,他还将把藏品带到台湾,让全国各地的人们回味曾经的农耕文明,享受中国民间艺术的灿烂辉煌。 据悉,《甘糯香影-江南印糕版藏品展》由浙江省文化馆主办、桐庐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除展览活动外,杨光宇受邀进行了《江南印糕版赏析》讲座。(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