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黑 三四十年前,能有一块上海牌手表,大概是全中国人的梦想。“上海”两字真吃香!时移世易,随着开放,洋货冲击,实事求是讲,上海牌远不如昔,不过也大可不必讳言海派。 近十年海派黄酒异军突起,已成为中国黄酒不可或缺的一块。先是和酒,继之石库门,都以浓重的海派格调令人激赏,爱不释手。海派黄酒为何成功,相信人人能答。 自从一场官司打输后,“上海老酒”变成通用名称人人可用,弄得绍兴也有些小酒厂的酒瓶上赫然印着“上海老酒”。尽管“挂羊头卖狗肉”,至少说明“上海”名头还是可以沾些光的。 忽然有一天发现,走向全国时,海派竟成了拓展外地市场的“障碍”。说海派黄酒只能在自家院子里打转,不宜全国性推广。是否如此,另当别论。 结果视之如敝帚、避之唯恐不及,人人对海派噤若寒蝉,谁言海派跟谁急。老夫叹息:孰能忘本?奥巴马当选总统,可他并没讳言自己的黑肤色呀。道理很简单:明摆着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