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左侧是英国撞击巡洋舰” ”多音天蚕”, 外形同样低矮简洁 美国人倒是想出了一个比较特别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舰内设置与潜艇相似的压载水舱. 平时航行时保持高干舷. 作战时向压载水舱注水, 使舰身下沉, 减少露在水面上的高度. 但这样也会带来使军舰的结构和操作都比较复杂的缺点. 同时使军舰造价上升. 所以这项发明各国没有推广使用. 无防护巡洋舰不可避免地带有生存能力不高的缺点, 与其他类型的巡洋舰相比, 各国建造数量还是不算太大, 后来一般仅用于通信, 侦察和在殖民地海岸巡缉. 而且随着火炮性能的提高(特别是新式制退装置的出现极大提高了火炮的射击速度), 军舰之间近距离实施撞击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 即使在撞击巡洋舰最盛行的奥地利, 随着其热情的鼓吹者Sterneck伯爵在1897年12月5日去世, 撞击巡洋舰也趋于没落. 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 美国海军曾将上一年退役的撞击巡洋舰”Kadahtin”重新恢复现役, 跟随舰队执行作战行动. 但始终没有发挥很大作用, 更不用说获得实施撞击的机会. 中国购买了”超勇”和”扬威”后, 听到风声的日本也千方百计从智利买了一艘同型舰"筑紫", 通过使用大家都同样发现, 该型军舰综合火力, 防护和航速各方面, 存在作战能力不强的弱点, 难以抵御敌方中等口径以上火炮的打击. ”超勇”和”扬威”在黄海海战中很快便起火焚烧失去战斗力, 日本则将"筑紫"从主队调出, 编入后备部队, 没有参加海战. 第二种是防护巡洋舰, 北洋水师称为穹甲快船. 是在舰身内铺设一层弧形的装甲甲板, 装甲甲板的两侧与船舷相接, 将锅炉和轮机舱等主要舱室盖住, 对船身起保护作用. “若敌炮击在甲边之上,则穹甲可护各舱;如击在甲边之下,则借横水阻力,可免穿透”,减缓其破坏. 所以又称装甲甲板巡洋舰. 德国制造的”济远”就是这种军舰. 但最初建造的那些防护巡洋舰, 为了减少重量, 装甲甲板只覆盖舰身中段的主要部份, 并未延伸到舰艏舰艉. 另在装甲甲板的首尾部分设置垂直的装甲隔壁, 以便与装甲甲板形成封闭的防护结构. 这样做可以节省重量和费用. 但也使舰艏舰艉缺乏保护. 1884年在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为智利建造的防护巡洋舰” Esmeralda”上, 设计师乔治. 伦道尔首次将装甲甲板延伸至全舰长度. 按此推断, 成船在” Esmeralda”之前的”济远”, 其装甲甲板应是未延伸到舰艏舰艉. 存世的文献中提到, 后来验收时, 德方提交的”济远”图纸中, 有一幅就是隔壁位置的剖视图, 这也许也证明了这一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