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清朝 >

小站的开拓者:周盛波与周盛传(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今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旧时祠庙丛集的河北关上,有座祭祀淮军将领周盛传的周公祠;今日的津南小站,有纪念周盛波、周盛传兄弟的两座祠堂。在天津城乡,何以建有两处周氏祠?周氏兄弟在天津究竟有着怎样的业绩?这,还要从淮军的组建说起。 
    1851年,广西爆发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太平天国起义;为抵御太平军,咸丰皇帝谕令正在湖南的礼部右侍郎曾国藩组织地方武装,编练湘勇,后来发展成湘军。1861年太平军进攻上海,曾国藩一时无援兵可救。就在这时,他想到手下的得力幕僚、安徽合肥人李鸿章,于是命其编练淮勇,后来发展成淮军。在征战中,淮军涌现出两位杰出的将领,这就是周盛波和周盛传。 
    周盛波,字海舲,合肥周家圩人。当年周氏兄弟六人在家乡组织团练与太平军交战,竟有四人死于战场。不久,周盛波所率练勇编入淮军,组成盛字营,一度来津驻防,后因老母无人侍奉,辞官回籍,卒于家中,盛字营由其弟周盛传统领。周盛传,字薪如,晚年号“北海老农”,领有淮军传字营。1870年李鸿章调补直隶总督,周盛传遂率“盛”、“传”各营九千余人来天津驻防,屯卫畿辅,建营盘于直隶青县马厂。 
    周盛传到来后,首先对大沽海口的防务形势进行了仔细踏勘,他看到,明代的新城“上蔽津郡,旁临大沽、北塘,实扼海口之要”,因此重修了内、外城,又筑大炮台三座,环以小炮台71座。为方便新城至马厂间的往来,还开辟了一条马新大道,沿途分设驿站,每40里有一大站,每10里有一小站,马厂、新城间共设大站4所,小站11所,今日的小站即因此得名。 
    周盛传对驻防各军也做了精心安排,主力移屯津南潦水套,小站北侧驻扎亲军营;以亲军营为中心,分布营盘18座,与新城炮台守望相助。为活跃防区经济,在亲军营南侧筑新农镇(兴农镇)和买卖街,成为后来小站镇的雏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