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清朝 >

铜官感旧图:尽显湘军崛起初的波澜壮阔(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长沙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十年后
    铜官图引爆众口评论曾国藩的“不感恩”
    接下来,就有了《铜官感旧图》的故事。
    十年以后,湘军平定大乱,曾国藩封侯拜相,湘军文武也是鸡犬升天。    
    按常情,章寿麟,这位对曾国藩有救命之恩的人必有回报,而且,他正在两江总督曾国藩的辖区做知县,曾国藩帮他一把,实在算不上出格的事情。通常我们都这样理解,对不对?
    可是,至死,曾国藩一直没有关照过章寿麟。
    章寿麟觉得仕途没法混了,还是告老还乡吧。
    光绪三年(1877年),章寿麟从南京回湖南,逆江而上,从洞庭湖转入湘江,途中经过铜官。
    铜官在靖港对岸。晋代,此地是铜矿,政府在此设官管理,故名铜官。
    章寿麟泊船于此,画了一幅画,就是《铜官感旧图》。
    图画好后,一百多位近代史上的名人,为这幅画写文章,或赋诗,或题词作曲,密密麻麻整了一大片。
    章寿麟的儿子将这些序跋订成四册,题名《铜官感旧图题咏》,出版发行。
    章寿麟在危急时刻救了曾国藩,曾国藩后来发达了,但他没有给章寿麟提供任何回报,大家怎么看待这个事情呢?
    《题咏》的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每一首词,都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救命恩人有感慨无抱怨    
    我们先看章寿麟自己怎么说。他写了自序,云:“秋风乍鸣,水波林壑尚隐隐作战斗声,仿佛公之灵爽呼叱其际。因不禁俯仰畴昔,怆然动泰山梁木之感,故为兹图而记之。以见公非偶然而生,即不能忽然而死。且以见兵事之艰,即仁智勇义如公者,始事亦不能无挫。而挫而不挠,困焉而益励,垂翅奋兴,则固非公之定力不及此。至于大臣临敌,援桴忘身,其为临淮之靴刀与蕲王之泗水,均各有其义之至当焉”。    
    章寿麟独立湘江,看西风吹动秋水,林木山谷呼呼有声,仿佛又看见当年曾国藩在这里指挥作战的情景。想想过去,看看现在,不禁有“泰山梁木之感”——《礼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是说,伟人逝世,就像泰山崩塌,栋梁折断,令人伤感。因为伤感,寿麟就画了这幅图。他要通过这幅画,表达“公非偶然而生,即不能忽然而死”的意思。即谓,曾国藩这等人,天生就是要平定这场大乱的,既有天命,那么,他的出生绝非偶然,同理,他的死亡也不能忽然。老天一定会让他把事情干完了,在适当的时候才让他谢幕。他不会死于靖港,即算我不救他,他也不会死,总会有人救,甚至天神显灵,护佑他,也不是没可能。章寿麟很谦虚,不居功,这是他要表达的第一层意思。    
    其次,战事艰难,即如曾国藩这样仁智义勇的人,也会受到挫折。而曾国藩很有定力,受到挫折,他不屈不挠,陷入困境,他更加奋发。曾国藩成就功业,并不是因为我救了他,而应归功于他自己的超常定力。至于“临淮之靴刀与蕲王之泗水”,是用典。临淮,指唐代名臣李光弼;蕲王,指宋代名将韩世忠。他们身为主帅,都在战事不利的时候,抱有以身殉国的决心。章寿麟以李、韩的案例,想要说明,曾国藩也如前代名臣一样,具有败不辱身的决心,他跳湘江,绝非作秀,而是“义之至当”。
    如此,就是章寿麟对此事的看法。此外,他没多说一个字,去抱怨自己浮沉低位多年而未得到曾国藩的回报。
    李元度暗责曾国藩太薄情    
    章寿麟固然姿态高,但是,天下悠悠之口,意见决不能一致。我们也该了解他人如何评论此事。最有看头的,无疑是左宗棠的评语,他是当事人,又是与曾国藩齐名的人。不过,在介绍左宗棠如何评论之前,得先介绍李元度的序文,因为左宗棠的评论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李文的回应。    
    李元度的核心观点是,章寿麟“不言禄,禄亦弗及”。这是用介子推的典故。春秋时,介子推尽心国事,不求回报,最后,还真就没有回报。人们说这个故事,一般都用于讽刺,讽刺介子推的主公太薄情。    
    李元度把这句话用到章寿麟身上,也就是在讽刺曾国藩的薄情与矫情:曾国藩为什么不给章寿麟回报呢?因为,曾国藩认为章寿麟救人是私恩,若以公家的官职或者资源去回报私恩,那不合适。以此,曾国藩为了保持自己高大光辉的形象,故意不去回报。这是矫情,也是薄情。此即李元度的意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