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清朝 >

昭莫多之战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昭莫多之战 
    噶尔丹自乌兰布通战败后,以科布多为基地,招集散逃人员,图东山再起。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清廷诏噶尔丹会盟,噶尔丹拒赴,遣兵侵掠喀尔喀益甚,还密派间谍策反内蒙古各部背叛清朝。康熙三十四年 (1695年),科尔沁土谢图亲王沙津前来木兰向清廷密报噶尔丹约其为内应,将要举乱。康熙帝将计就计,“乃密谕科尔沁诸部令复书伪许内应,诱令深入,而预调士马刍粮以待,议分三路出师以大创之”。九月,噶尔丹果然率骑兵三万自科布多东进,侵至车臣汗部后,沿克鲁伦河东下,进抵巴颜乌兰(今蒙古温都尔汗西),其后停顿不前,不敢贸然南犯。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清帝再次下诏亲征,率九万之众,分东、中、西三路进击:东路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东三省及科尔沁蒙古兵沿克鲁伦河前进,堵噶尔丹东进之师;西路由抚远大将军费扬古、振武将军孙思克率陕甘之兵分出归化、宁夏,向土拉(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进发,截敌之归路;康熙帝自率中路清军出独石口 (今河北沽源南)北上,直指克鲁伦河上游,与其它两路约期夹攻,三路合围,力求全歼叛军。 
    四月九日(5月9日),康熙帝抵达科图(今内蒙古二连浩特东南)。此时,西路军因路途纡远,沿线多为噶尔丹军焚毁而行程缓慢,归化军才到达翁金 (今蒙古德勒格尔盖),宁夏军距翁金尚有十日路程,东路军也因故未能如期到达预定地点。清军形成左、右两路滞后,中路孤军挺进的不利态势。时军中又盛传沙俄出兵六万助噶尔丹,扈从臣僚建议皇帝撤军,康熙帝坚不同意,率军继续前进。五月,清军迫近克鲁伦河,噶尔丹见清军阵容强大,又闻西路军已过土刺河,遂连夜率军西逃。康熙帝知俄兵援助乃是骗局,就率军穷追三日,旋命马思哈为平北大将军蹑后追击。噶尔丹一路西逃,暗谋劫掠西路清军。 
    五月十三日(6月12日),西路军到达土刺河上游之昭莫多(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与噶尔丹军万人遭遇。昭莫多,蒙语意为大树林,“其北大山,千仞壁立,山下平川广数里,林木断续,有河流其间,曲折环绕,其南山差低于北,渐陁而下,有小山横焉,战地也。”西路军主帅费扬古鉴于清军长途跋涉,饥疲不堪,采取以逸待劳、设伏截击的方针,以一部沿东方高地列阵,一部就西方沿河布阵,又令宁夏总兵殷化行率甘凉宁肃兵迅速抢占小山。噶尔丹军受诱入昭莫多,向小山猛攻,殷化行令士卒皆下马,发子母炮迎战,双方激战一天,难分胜负。此时,费扬古见敌人阵后大批人马久不出动,断定是家属、辎重,乃指挥沿河伏骑分兵一部迂回敌阵,另一部袭击其阵后家属、辎重。殷化行军也从山头攻下,敌军大溃,噶尔丹引数骑先遁。清军月夜追杀三十余里,毙敌二千余人。康熙帝闻昭莫多捷报后,命费扬古留守漠北,自率中路清军于六日返回京师。
    昭莫多之战,是清朝平定噶尔丹叛乱的一次决定性战役,经过此役,噶尔丹精锐丧亡殆尽,牲畜财产也所剩无几,而且其基地伊犁也为策妄阿拉布坦所袭占。阿尔泰山以西诸部、天山南路的回部、青海、哈萨克等地都先后脱离其控制。噶尔丹走投无路,成了大漠游魂,但仍拒不投降。康熙三十六年 (1679年)二月,清帝再次下诏亲征,命马思哈、费扬古出贺兰山,萨布素往克鲁伦河,两路进兵,叛军分崩离析,部属纷纷内附。闰三月十三日(5月3日),噶尔丹在绝望中死于阿察阿穆塔台。其侄丹济拉携尸及家眷降清,途中为策妄阿拉布坦所夺,献清军。康熙朝平定准噶尔部上层叛乱的斗争至此结束。 
    清朝经过近十年的平叛战争,终于歼灭了噶尔丹军,统一了漠北,打击了沙俄侵吞我西北边疆的野心,进一步加强了对蒙古各部的统辖。战后,清朝政府遣送喀尔喀各部重返漠北牧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