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自1851年1月金田起义起,迅猛发展,席卷整个中华大地,波及全国18个省,坚持斗争14年。穴地攻城是太平军最富有特色的一种战术。 1852年8月17日,太平军攻克湖南郴州后,天王洪秀全等积极宣传和发动群众,展开扩军和整训工作,郴州地区大批挖煤矿工踊跃投军。他们“惯于凿险锤幽,不畏深远”。东王杨秀清将他们与军中原有的龙山、道州矿工合编,组成了太平军专门的工程兵部队——土营。土营基本上是由挖煤工人组成的,因此土营的战术与采煤的坑道掘进作业相同:“……于数里外开一巨洞,以大木上钉横板,旋进旋以木承之……既达城足,堆满火药,或以柩盛之,而皆藏引线竹筒中,预刻其时为引线之长短,随迟随疾皆可预定。位置既毕,乃静待轰裂,乘势攻入……” 太平军对穴地攻城战术进行了极大的改进。太平军每到一座城池时,并不急于实施穴地攻城,而是先进行正面强攻。如果强攻没有效果,则再采用穴地攻城战术。实施穴地攻城时,太平军一般会同时开挖数条地道通向城墙的一处薄弱地段,以增加爆炸的威力,保证能够成功炸毁城墙,而清军在这些地段防守比较松懈,对于土营将士来说也相对安全。在攻打南京仪凤门时,由于城墙高大坚固,为了增强破坏效果,太平军采用了隧道爆破与大炮轰击相结合的战术;在攻打武昌时,太平军在同一条隧道中安放两层炸药,当第一层炸药炸毁城墙之后,清军立即组织防堵,这时,又引爆了第二层炸药,给清军以巨大的杀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