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嘉靖年间绘制的《广宁镇境图》中,可见当时马市的位置。 古代,马是战争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受到人们特别重视。明《典故纪闻》记载,成祖曾问兵部尚书刘携:“今天下畜马几何?”携对以兵兴耗损,所存者二万三千七百余匹。成祖曰:“古者掌兵政,谓之司马,问国君之富,数马以对。是马于国为最重。”由此不难看出,在以骑射为主要武备的古代,马的数量是国家强盛的象征。 明朝建立后,十分重视马政建设,为得到品种优良的战马,在民间首创了代官养马制度。但由于代官养马制度无法解决明初战事频繁、马匹奇缺的矛盾,永乐初年,又转而大力发展朝贡贸易。由于明朝政府对各边区少数民族采取招抚政策,凡来朝贡马者均给予重赏,故贡马者争先恐后。 随着朝贡贸易的发展,边区少数民族来京贡马,路途遥远,运马艰难,越来越成为制约朝贡贸易发展的瓶颈。为此,永乐三年三月,明成祖饬令兵部:“福余卫指挥喃不花等奏其部属欲来货马,计两月始达京师。今天气向热,虏人畏夏,可遣人往辽东谕保定侯孟善,令就广宁、开原择水草便处立市,俟马至,官给其直即遣归。”广宁、开原马市的设立,方便了明朝向东北边区少数民族购买马匹,因这些马市大部分设在辽东,故统称辽东马市。 最具规模的互市场所 万历年间,辽东马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广宁设一关一市,以待朵颜、泰宁等夷。开原设三关三市,以待福余西北等夷。开原迤东至抚顺设一关市,以待建州等夷。”此后,明政府又相继建立了宽甸马市、清河马市、辽阳马市等,而辽东马市成为当时最具规模的互市场所。 辽东马市管理较为严格。“凡诸部互市,筑墙规市场”。市场内设有管理机构,立有市规市法,并设有马市官专司收买兀良哈和女真各卫马匹。各少数民族来市马者,将马匹及其他货物赴官验放后,方准入市交易。辽东马市设立之初,每月初一至初五开市一次。万历时开市日期日益增多,交易数额也日趋扩大。 为鼓励东北少数民族开展互市贸易,明代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善价易之”“务使客商有利,夷价无亏”。明初所市之马,分上上马、上马、中马、下马、驹5种,上上马值米五石、布绢各五匹,驹值米一石、布二匹。由于价格规定得较合理,“至是来者众”,马匹的成交量越来越多。二是实行“马市抽分”制,将“抽分”银两作为抚赏之费,奖励恪守条规的守市人员,以此调动他们维持互市秩序的积极性。每当市易“即毕”,便对朝贡或互市的女真人置备酒食、牛羊以为慰劳之资。三是“市本”充足。明朝政府的“市本”主要由管理马政的机构——太仆寺发放,据《皇朝马政纪》所载:在互市贸易中,“各边年例市本每年二十余万”。成化年间,因“市本”严重不足,政府停免了陕西、山西马市,而“辽东仍旧”。 在明朝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辽东马市日益繁盛,逐步由单一的“马市”发展为综合市场,马市性质也由“官市”向“民市”过渡,互市商品的种类也日益增多,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边贸市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