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明朝 >

明代守卫长城的南兵:驻扎在北方的江南士兵(4)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历史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猴子是否真的会这样熟练使用鸟铳,无从稽考,不过,既然传说连猴子都学得如此本领,浙兵使用鸟铳的精熟程度便可想而知了。蓟辽总督谭纶,同样重视火器在对付北方骑兵侵扰中的作用,以及南方士兵善于使用鸟铳的长处,而最早由谭纶请求调入的三千南兵,就是鸟铳手。他在奏疏中说:
    中国长技,无如火器。欲练兵三万,必得鸟铳手三千人为冲锋,而勒习边人,非迟之一年不可。今防秋期迫,请选取浙兵三千人,以济一时之急。
    由于火器特别是鸟铳在战斗中的重要性,若是没有鸟铳手,明朝的守边军队已经无法形成阵容,所以不能不征调南兵以应急。
    按照前引戚继光的说法,不仅北方兵士不善于使用鸟铳,北方工匠也不善于制作鸟铳。北方工匠制作技艺之差,就连京师制作的鸟铳也都粗恶不堪,嘉靖年间唐顺之在兵部郎中任上核查蓟镇兵籍时曾谈到:
    往年京师亦尝造数百管,其炼铸既苦恶,而又无能用之者,是以遂为虚器。
    浙江的情况,则恰恰相反。不仅兵士娴于运用鸟铳作战,而且浙江工匠制作的鸟铳,在全国也最为精良。所以,唐顺之向朝廷提出:“请令东南军门,取其精者数十管,而与善点放者数人至京师,陛下令大臣阅试之,使知有此器而不用,以保全虏人之腰领,其亦可惜也。”
    这种鸟铳制作工艺水平的差距,首先是基于明代手工业技术水准的地域差异。明朝嘉靖、万历间的官员张瀚,曾宦游南北各地四十馀载。他在经过实际观察对比后,概括指出:
    今天下财货聚于京师而半产于东南,故百工技艺之人,亦多出于东南。江右为夥,浙、直次之。
    可见包括浙江在内的东南地区,其工匠技艺的总体水平,要远远高于北方。在工匠普遍精于制作的基础上,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殊历史因缘,促成了浙江鸟铳独步天下的局面。这就是鸟铳本来为曰本制造的火器,“嘉靖间曰本犯浙,倭奴被擒,得其器,遂使传造焉。”因得地利之先,浙江成为全国最早获取并仿造、使用鸟铳的地方,鸟铳从此才在中国军队中逐渐流行。浙江的工匠由于最早接触并掌握了鸟铳的制作技术,所以其制作技艺,才会大大领先于其他地区,从而为浙江士兵得心应手地使用鸟铳,提供了最好的装备保障。
    浙兵的另一作战优势,是善于步战。戚继光到蓟镇履任后,随即分析蓟镇防区的地理形势,拟订了针对不同地形区域的作战方式。他向朝廷上疏报告说:
    兵形象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地而制胜。蓟之地有三:平易交冲,内地百里以南之形也;半险半易,近边之形也;山谷仄隘,林薄蓊翳,边外之形也。虏入平原,利于车战;虏入近边,利于骑战;虏在边外,利于步战。三者迭用,乃可制胜。边兵所习唯马,山战、乖唤、林战之道,唯浙兵能之。
    浙兵擅长步战,是因为他们在浙东抗击倭寇时,主要是在山区步战,积累了丰富作战经验。对此,戚继光讲到:“臣昔在南方,倭俱巢重山叠险,密林深谷。而浙兵俯攻仰斗,无有不胜。此臣躬试,非臆说也。”按照上述戚继光根据不同地形区域所筹划的三种作战方式,当然最好能够调入这些擅长山野步战的浙兵,来承担在险仄的边外山地作战的任务。
    浙兵不仅擅长野外步战,同时还善于守城。戚继光云:
    使其乘墙而守,亦唯浙兵而守可固。何则?南省邑城,高不逾丈,厚止数尺,复无墩堑偏坡之险,贼动以万数围之,且鸟铳发无不中,吕公车高逾于城,而以浙兵千人守之,累月不下。今边墙既高,临下复有偏坡,杂以品坑。使以浙兵守之,未有不固者。
    戚继光在浙江时虽以主动出击倭寇而“战功特盛”,但是调任北边后却能根据实际地理环境和军情的不同,断定“蓟边天险,所贵在守”,改而专主防守。因而善于守城,甚至要比擅长边外山地野战更为重要。蓟镇长城敌台建成后,又增募一批浙兵,其作用就是“专为守台”。
    戚继光在其长城防守战术中,屡次提到要倚赖浙兵作为据守城垣的中坚力量:
    窃计虏犯之时,臣必首率骁健,登坛拒敌。贼若先以步虏乘险而登,臣当其骑墙欲溃之际,即督南兵杀手数千名,仰而攻之,决期堵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